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翻开小学生的语文课本,就会发现课本里学生所记的都是一样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千篇一律地划分段落,哪个句子写得好、怎么写得好。而很多教师都是按照参考书把段落大意、句子赏析、课后习题答案报给学生写,很少会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小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创新的能力大大减退。从短期来看,这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就长期而言,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创新,都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生成性教学相对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对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进行捕捉、挖掘和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它是通过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促使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以此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质量。生成性教学,不再像以往的教学模式一样只注重最后的教学成果,而是强调教学的互动性、过程性和动态性。

一、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里,教师是绝对的主宰者,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而在生成性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都是不固定的,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和学生交换角色,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则充当学生坐在台下,认真学习、倾听,学生还可以就自己的讲解对老师提问等。这样,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们当老师的梦想。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十分重要。例如,第一课时的预习需要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读准音,而是要能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各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查字典、上网搜集资料等,解决问题,并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对课文的疑惑之处则用笔标出,写出初步想法,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在多向的思维撞击中,掌握课文。因此,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教学内容的生成性,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探索,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上课,内容不一定是课本上的课文,可以从课外书里补充比教材上的课文更有意义的文章,进行讲解,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例如,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主要写恩科西幼年时的坎坷经历和他与艾滋病抗争的艰难过程。文章通过他的故事呼吁人们要关爱艾滋病人,赞扬了恩科西的斗争精神。然而,掩藏在文本后面的社会现实并不是短短一两千字所能描绘的。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们应先补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这样一种疾病的可怕性,由此更深刻理解恩科西斗争的艰难和他永不言弃的可贵。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还可引导学生阅读纪实文章《12年生死决战——记南非著名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这篇从多个角度记录了恩科西的一生的文章,和课文互相补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学生不但认识到恩科西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能深刻领悟到关爱社会这个主题。

三、教学方法的生成性

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生成性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将一些游戏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到该学的知识,并且加深印象。

不少课文本身就是精彩的故事,是作家呕心沥血之作,但学生们往往会觉得课文十分枯燥,学起来艰涩难懂。这是因为学生生活在新的时代里,他们所接触的世界与老一代作家所接触的世界不一样。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课文思想呢?我们应换一种方法:把文字换成简单的场景、换成有趣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故事中的一员,让他们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负荆请罪》一文,它作为一则历史故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从文本的描述中去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教材最后要求课外组合排演小话剧,这样排演起来固然有一定意义。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分角色扮演,那么,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将会更进一步。于是,在教学时我安排学生即兴表演。在第一幕时,进行的是注意提示语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廉颇的心情和蔺相如的崇高。第二幕则进行课文表演,请学生过过戏瘾;接着请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评价,再来概括蔺相如、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最后,请同桌之间化身为主人公,想象表演:两人冰释前嫌后说些什么。如此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对文本深入挖掘,让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提高课堂应变能力,从而积累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生成性教学,目前还有待继续完善,有待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