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品读,语文课堂的必须
杂志文章正文
品读,语文课堂的必须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江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小学部(224001) 徐大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感受语言带给人的魅力等。而对语言的品读便是实现这一切目标的有效手段。品读不仅仅能让学生充分地去感受语言的美妙,更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达到自我总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让语文课生动有趣,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品读,作为语文课堂的核心,是上好语文课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妨试着培养学生养成品读课文、斟酌文章字句的好习惯。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重点精读,边读边品

语文课堂教学历来被认为是比较轻松的,其实不然。语文课不仅仅是读读课文、解析课文这样简单。它对教师的文学水平、知识累积等都提出很高的要求。拿到一篇文童如何能把握其重点,如何能将重点突出出来,引导学生品读便成为考验教师水平的标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文童的品读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更有助于学生的学。

我们以《钱学森》这篇课文为例,本篇文章朴实无华,它为我们塑造的是一位具有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家的伟大形象。这一形象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文章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利用这篇文章来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的话,这样一堂课便是枯燥乏味的,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这时,就需要品读来解决其枯燥性,让学生边读边品味字里行间的独特美。这是一种心灵对话,跨越文章时空的心灵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在科学家的面前,在与他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更能让学生在心中向往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二、潜心会文,推敲揣摩

读书不能只看字面意思,是一个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读文的乐趣。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品读文章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揣摩字里行间的独特美感,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教授《三打白骨精》一文时,在体味白骨精为吃到唐僧而进行三次变化的话段中,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品读。因为不同的学生文化积淀不同、认知结构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不同。而通过细细的品读,加之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对白骨精狡猾、奸诈的形象有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品读,学生体会到多种多样的人物描写的方法,真正地学到知识。

再如,《半截蜡烛》一文对伯偌德夫人一家三口为保护情报所作了具体的描绘。教学时,怎样去深刻理解文中人物的机智、勇敢,感悟文章内容呢?为了使学生们深刻地认识伯偌德夫人一家三口的形象,我先让学生分别从文中找出三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细细品读;然后通过交流,让学生说出对这一家人谁的印象最深刻,并借此感受法国人民在危险面前的那种从容镇定和视死如归的决然态度。在品读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精妙,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一起共同对文章进行探讨,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及人格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深读广读,活化思维

自古以来,朗读便是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途径。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读。然而,朗读与品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朗读可以是不假思索地读文章;而品读是一个动脑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够品味文章内在的情感,带有一种探索的意味,是一个语言储备、丰富知识、活化形象的过程。

例如,在教授《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要带有感情的读。文章用几件事来表现出詹天佑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尤其是第四段“勘测线路”,詹天佑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詹天佑平时不会苛刻要求工人,反而经常地勉励他们。在介绍这些情景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得更加深刻,教师带领学生品读原文。本篇文章从多个角度来介绍詹天佑的伟大。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品读。无论是从修铁路,或是从詹天佑的坚定信念,或是从结果,学生都需要仔细揣摩字句中的意思,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这种深度广度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真谛。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地利用课本,摒除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真正学会抓住文章中心内容,积累精彩词句,通过自己的思维,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只有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语言的魅力。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