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超前作业的智慧引领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超前作业的智慧引领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80        返回列表

江苏连云港市新浦区建宁小学 陈玲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超前作业是指对尚未教学的新内容,学生超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生超前作业的心理动机和结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笔者根据各种超前作业现象,对其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如何根据超前作业现象产生的动机和背景采取相应的对策?如何设计切实可行的超前作业?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超前作业的积极性,化弊为利,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培养良好习惯,激发超前意识

(一)超前预习

案例1:在学习《菩萨兵》这篇课文的前一周,我告诉学生: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对红军与藏族同胞之间的深情,同学们又缺乏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但大家可以各显神通,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有关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吗?你能搜集到有关朱德的资料吗?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爱的曲子配乐朗诵这篇课文吗?你有哪些独特的记忆方法记住课文的生字新词呢?

<分析与启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预习已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别具一格的预习作业,再加上课前充分的感知,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就会更充分、思考会更深入,就会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

(二)超前练笔

案例2:正巧刚开学,趁着学生们还沉浸于春节的欢乐中,我笑眯眯地问他们:“今年的春节你们过得开心吗?…在春节前,大人们都在忙什么呀?”“我们班这么多同学喜欢吃年夜饭呀!你们年夜饭都吃些什么呀?”“年夜饭后,你们都在做什么呢?”“你们都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啊?…你们都去哪儿玩了?”在交流后,让他们把这些写下来。

<分析与启示>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不会贫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无意注意为主要方式来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大量重复繁杂的表象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超前阅读

案例3:在教学中,我为课文选择最合适的拓展材料。学习叶圣陶的《荷花》,我为学生补充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学生将两篇文章比较阅读,这样同时充实了课文内容。学习《菩萨兵》,我为学生补充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文章的补充,让学生充分了解了两位伟人的人格魅力。比照先贤,学生们在做人上也有了新的认识。学习《少年王勃》,我为学生补充了王勃小时候的趣事。

<分析与启示>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因此,要取得好的课外拓展阅读效果,教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将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以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这样,让学生将阅读中内化的知识,通过反复的写作实践得到检验和巩固。只有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悟生活、积累语言,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二、有序调控选择,学生量力而行

(一)鼓励优秀学生进行常态化的超前作业

案例4: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这一课作业内容是:

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 )。看看这一朵,( );看看那一朵,(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 ),那画家的( )可( )。

想一想:为什么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

<分析与启示>“现行的教育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工厂化运作方式,培养学生‘一二一’齐步走,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把一部分优秀学生先解放出来,正是为了因材施教,满足部分学生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应该多方位、多渠道地进行积极的探索,为学生拓展自主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这次作业,我对优秀学生的超前作业刮目相看。他们在课前提前完成作业,课堂上有了充裕的思考时间,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情感体验,悟出文章的真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引导中等生进行尝试化的超前作业

案例5:下面是教学三年级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的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本文中,“大作家”是指( )国的( ),“小老师”是指( )国的( )。我知道“大作家”写过的作品有( )、( )。

<分析与启示>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的问题。走近中等生、关注中等生、优化中等生,对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谈起优等生、后进生,多数教师对他们的表现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而说起中等生,不少教师都道不出个子丑寅卯,常以“一般”来回答。其实,中等生的可塑性很大,抓则可进,不抓则退。本次作业中,我欣喜地发现中等生的超前作业,答案的正确很高,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他们提前深入文本,自主学习的结果吗?因此,对中等生,教师要肯定他们这种超前作业的积极状态,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尝试超前作业。

(三)帮助学困生进行选择性的超前作业

案例6:我的班级一直有写流动日记的习惯。我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设立了写作互助小组。每个学生4天练写一篇日记,在写之前要仔细阅读前面小组成员写的日记,并在下面写上一两句点评。这样大大减轻了学生以往天天写日记的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我惊讶地发现,小组之间的合作开始了,他们探讨写什么题材,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指导较弱的同学,帮助他们选择可写的内容和方法。这种以往只有在教师要求下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已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分析与启示>研究表明:学生的诸多学习和行为问题与其心理需要未得到满足有关,学生若能享有舒适、愉悦、安全的生理和心理环境,其问题行为将大大减少。课堂上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极少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关注,因此他们掌握新知识的速度较其他同学慢,反应、语言表达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学。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呵护学困生的点滴进步相当重要,这是促使他们取得进步的关键。布置流动作业,利用差异,让学生展开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他们日记的质量明显地提高。

三、主动创新作业,达到资源共享

(一)变“统一形式”为“个性形式”

案例7:学习了古诗《绝句》,我便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春景图”,体会春天的美好,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了《苹果里的五角星》,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内容;学习完《诚实与信任》一课后,我让学生搜集或自己创作有关诚信的名言,制成卡片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学习了《九色鹿》后,我请学生们来当“小小评论家”,说说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物,加深他们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提升他们对真善美的理解。

<分析与启示>新课标要求:“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从形式到内容,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让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积极创新的园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想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作业。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地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绘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在愉悦的情感中完成作业,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获得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

案例8:在学完了《荷花》这课后,我让学生用画画、诗歌、歌曲等形式表现荷花的美丽形象。学生兴趣高涨,有的画水彩画,有的做成贴纸画,有的拍来了荷花的照片,有的干脆满怀深情地吟诵了“荷花的赞歌”,表现出他们特有的朝气。

<分析与启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点石成金不如送学生点金的指头。只有注重教给学生的方法、解题的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既能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完成作业,又能促进其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变“整体统一”为“体现差异”

案例9:学习了古诗《望庐山瀑布》,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A.默写、背诵《望庐山瀑布》。

B.《望庐山瀑布》描写了怎样的一副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C.课后收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说说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其中,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

<分析与启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每个人实现自己目标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用同一种标准来教全体学生已不合时宜了,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给学生的作业提供一个“自助餐”,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并完成作业,从而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