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有效课堂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人教版四下《乡下人家》一文为例
杂志文章正文
有效课堂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人教版四下《乡下人家》一文为例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9        返回列表

浙江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311800) 周 琳 袁惠丽

目前,绝大部分的课是以教师来决定学习起点的,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笔者认为尊重学生,要从找准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出发,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细节,促语言规范

在通读全文的时候,我们设计这样一个朗读训练——

A.“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芍药 凤仙 鸡冠花 大丽菊这四种花的中间可以加什么标点呢?(顿号)

2)可作者却在这里加了逗号。在朗读的时候,逗号和顿号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停顿时间长)

3)为什么作者没有用我们想当然的顿号而用了逗号,他为什么想让我们在这儿多停顿一会儿?

(预设:1.每一种花儿都很美、很香,我们可以在花丛中慢慢欣赏,多停留一会儿。)

B.“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听,纺织娘在唱歌!这一句在标点的运用上与上一句相似,因为纺织娘唱的是催眠曲,很轻柔,又很有节奏。我们也来唱一唱——

(多么优美的催眠曲,这真是大自然赋予乡下人家的一种天然享受啊!)

二、感悟特点,促理性阅读

四年级学生对于文章的交叉描写的结构特点,以及表达的节奏是很难发现与感悟到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悟出其中的行文结构和表达节奏,让学生进一步理性地看课文。

1.如果说乡下人家是一幅画,你看到这幅画里有什么?这幅画里有——

长长的藤 绿绿的叶 青、红的瓜 芍药 凤仙 鸡冠花 大丽菊 绿绿的浓阴 鲜嫩的笋 母鸡 小鸡 雄鸡 小河 鸭子 捣衣的妇女 乡下人家吃晚饭 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归巢的鸟儿 歌唱的纺织娘 沉睡的人们

2.引导:这么多看似平常的景和物,组成了这幅独特而迷人的画,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啊。但表面上看似杂乱无章,其实细细观察作者的描绘是很有顺序的。请大家回到课文中仔细找找,并说说你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发现了作者写作的顺序,用波浪线做上记号。

1)生找,汇报。课件出示:屋前、屋后、夏天、秋天

2)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空间、时间)

3)但这之间还有一组顺序被作者藏起来了,让老师来提醒一下大家(出示:白天、傍晚、夜里)

出示排列二:

(1—2)长长的藤 绿绿的叶 青、红的瓜 芍药 凤仙 鸡冠花 大丽菊 绿绿的浓阴鲜嫩的笋

(3—5)母鸡 小鸡 雄鸡 小河 鸭子 捣衣的妇女 乡下人家吃晚饭 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归巢的鸟儿

(6)歌唱的纺织娘 沉睡的人们

1)思考:老师把这些词语换了一下顺序,你又有什么发现?(启发:你发现这三组词语里,哪一组最热闹?引导学生找出第二组词语描绘了很多动物,很热闹。第一组描绘的是植物较安静,第三组是宁静的夜晚,更加安静。)

2)这篇文章节奏随着描绘的景物不同而有起有伏,由静到动,最后又归于平静。(板书:静——动——静)

3)老师在文中找了几句最能代表静——动——静的几个句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节奏:

A.看雨后的竹林多么幽静,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我们仿佛听到了竹笋拔节的声音。请女同学来读读。

B.看,母鸡、小鸡、公鸡都来啦,场地上多热闹呀。请所有的男同学来读这一句。

C.月明人静的夜里,伴随着纺织娘的歌声,人们甜甜地入睡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4)让我们把这三句话,带着这样的节奏感,整体地来朗读一遍吧!

三、由景入情,促深化感情

从景到情,为了更自然地过渡,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借助一定的语言文字来深化。

出示,朗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a.乡下人家很独特、很迷人;b.作者非常喜爱乡下人家。)

2.是啊,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欢、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文中还有很多作者赞美乡下人家的词语呢。让我们默读课文,找出来,标出来。

3.交流:看一看,大家找的一样吗?在作者心目中,这是—— “别有风趣的乡下人家;朴素华丽的乡下人家……”

4.出示图片,配乐。

引读:乡下人家是多么的——(词语和图片结合渲染喜爱之情)

最后感情深化,朗读:“乡下人家,不论……”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基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能力培养和情感收获。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理应是学生的。因此,以学生的起点为基础,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立足点,也是语文课堂高效化最重要途径。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