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阅读教学应多些话题,少些问题
杂志文章正文
阅读教学应多些话题,少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7        返回列表

江苏常熟市塔前小学(215500) 朱 燕

“你们想听老师读吗?”“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这些耳熟能详的不需要回答、没有任何意义的提问充斥着我们的阅读课堂。确实,不经意间,语文课堂充满问题。而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阅读教学平淡无味。如此多地进行一问一答式的师生对话,并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深入的学习活动,反而使阅读教学课堂陷于一种无效的境地。与繁琐的问题相比,教学话题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课文的中心提出,围绕这个中心话题展开交流讨论。这种话题能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如何变问题为话题呢?

一、设计紧扣文本的精当话题

课堂教学的话题要紧扣文章来预设。这样的话题既注重文本,感悟文本,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个体经验。这种话题,应让学生自己解读文本为主,在反复的诵读中多方位思考,同时按步骤有层次地对课文进行解读。

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我们教师想问学生很多问题: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学画?他是怎样学画的?他学画的结果如何?如果这样一个个地按部就班地问下去,学生就无法整体把握这篇课文了。我将这么多的问题整合成一个话题:徐悲鸿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变成思考徐悲鸿的为人过程。在不同的场景中,学生能读到不同性格特征的徐悲鸿:对外国人是不卑不亢,学画是一丝不苟,学成之后不骄傲自满。于是,一连串的琐碎问题变成了有整合意义的话题,学生不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在与文本对话、与徐悲鸿对话。随着对话的深入,在学生眼中,徐悲鸿是一位有志气、肯吃苦、有成就的画家。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面对徐悲鸿,我们作为中国人,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用心、用情对画家徐悲鸿诉说自己的心声,有表达钦佩其作画才艺之情的,有赞美他有骨气品格的,有仰慕他做事吃苦耐劳精神的……整节课,在感悟和思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共鸣。

二、取舍有探讨价值的中心话题

语文课堂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生成多变的课堂能让每一个课堂都可以演绎精彩的教学故事。语文阅读课堂理应是天马行空、精彩纷呈的。在进行教学话题的设置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舍去没有阅读价值的话题,选取适合的、有探讨意义的话题。

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体悟到深深的母爱,准确解读课文隐藏的主题:“母亲(力大无穷)=妹妹+100多斤的重担+我+翻山越岭+……(母爱无边)。”教学话题紧扣“力大无穷”进行,整个教学流程分这几个板块:感受难过愧疚——体会母亲的力大无穷——体会母亲的艰辛伟大——再抱母亲。整节课中,教师没有过多地煽情,没有拔高文章的主旨,没有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但选择的教学话题明确,教学的思路清晰明了。在轻与重对比中,学生感悟到了沉重厚实的母爱,高效地解读了文本。

三、生成不可预约的精彩话题

没有预约话题的生成更能演绎精彩。教师根据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临时改变自己预设的话题,选用学生在学习中新发现、新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当下学习的研究话题。这类话题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拼音学习阶段,学了后鼻音“ong”之后,老师出示了拼音“孙悟空”这个老少皆知的人物形象。学生们非常感兴趣。教师相机提问:他是谁?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等让教师眼前一亮的精彩回答。本来教师以为学生阅读量小,不知道这个古典名著的故事,原来孩子们对这些故事非常熟悉,那教师就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给孩子们古典文学的熏陶:讲讲“齐天大圣”美称的由来,师徒克服重重困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和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小手林立,眼睛发亮。

透过这样一个课堂生成的教学片段,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慨叹不已: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教学契机,一个教学前预设不了的话题,却给整个课堂甚至整个读书生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四、引发关注学情的有效话题

我们课堂上的话题必须关注学情。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对文本的已有理解,阅读中的兴趣和疑惑之处,然后进行设置;也可以事先让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甄别、归类,提炼出新的,大的话题。如口语交际教学《话家乡》时,在初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河豚后,学生们产生了许多疑问,提了不少问题:

——河豚的肚子为什么会鼓起来呢?

——河豚身上怎么会有刺,这些刺有什么作用呢?

——河豚除了可以食用以外,还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河豚能成为家乡的特产?

……

如此多的问题,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问题都与河豚的哪一方面有关。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提炼出口语交际教学话题:“河豚的样子有哪些特别之处?”“河豚有哪些价值,比如食用价值、药用价值、旅游价值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阅、交流各种信息,学生自然能解决种种问题。

问还是不问,问什么样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细细推敲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少一些问题,多一些话题,将课堂中的若干相关或者相似、相近的问题,想方设法变成有探讨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这样的教学话题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更加深入,使学生在阅读中焕发出激情和活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