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有效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有效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浙江温州市蒲鞋市小学(325000) 颜雪赛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练习是指课堂中能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书等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它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就要想提高课堂练习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从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做起,确立有效课堂练习的具体要求,把握课堂练习的有效时机。

一、确立有效课堂练习的要求

1.目标明确,练习要讲究针对性

练习设计的目标制定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制定无异:立足学情,研透教材,围绕教学重难点贯穿整体,分层设计。为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练习设计,保持练习与教学目标的同步,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第二学段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概括,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概括框架作为有形的学习台阶,以帮助学生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逐步形成把握要点的意识。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计练习:请根据课文内容,先在“嘴、耳朵、障碍物”三者之间用箭头表示超声波的方向,再画出雷达的工作原理。通过关系图,学生就能明白蝙蝠和雷达的关系,进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此外,练习设计还可以从学习困难处入手,解决问题,教给方法;可以从学生感兴趣处入手,引导探究,勤于实践;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2.依托文本,练习要确保实效性

课堂练习设计应以课文语言特点为依据,与课文的语言情境相符,结合课文实际适当拓展。有的课文情深意浓,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宜指导学生多角度地写感受;有的课文语句优美,修辞运用典型,宜指导学生鉴赏、仿照句式表达;有的课文留有空白,想象空间大,宜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窃读记》一文,作者用“自语式的独白”来描绘“我”读书时的内心感受,把当时窃读的快乐和惧怕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学这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用“自语式的独白”来描绘自己的一次心理活动,如写写自己一次考试、比赛、等待或迟到时的内心独白。《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作者把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比喻成一个家,一个故地,一位朋友,形象生动,自然贴切。依据这一特

点,可以让学生仿写:一本我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思》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秋风扫落叶的情景,想象诗人的心境,想象诗人会在信中写些什么,对捎信的人说什么等,把这一系列的联想改成一个小故事。

3.形式多样,练习要不失趣味性

“百学趣当先。”“趣”首先要体现在内容上,练习应从学生中来,贴近生活,语言儿童化,尽量丰富多彩。“趣”还要体现在形式上,可以采取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各类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趣”也可以体现在结论上,练习设计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尽量允许有多元的答案,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不盲目求同。

4.关注差异,练习要力求全效性

教师设计练习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目。设计的练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以教学《绝招》为例,在研读课文之后,我设计了三个练习题供学生选择完成。

第一层次,选择你感兴趣的写绝招的片断,背下来。

第二层次,你佩服短文中的哪个小孩,写出你的理由。

第三层次,模仿文中写绝招的表达方法,写一个你在生活中见过的绝招。

这样的语言训练设计,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都能有所提高。

5.适当拓展,练习要不缺延伸性

拓展练习,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旨在沟通课堂内外,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是与语文课堂发展相适应的,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支渠道。

如《钓鱼的启示》中的拓展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针对这一重点句的体会,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出示一组有关道德的名言,让学生在赏读中加深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同时也有机地渗透人文教育。

这样的拓展内容虽不多,但是能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6.发展思维,练习要富有创造性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剖析,对文中情境进行想象,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演说、改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如《晏子使楚》的教学,在重点感悟晏子的语言艺术后,可以让学生从文中的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编一编剧本,找一找演员,再合作排一排、演一演。学生在亢奋的状态下不仅能进一步巩固新知,还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二、把握课堂练习的有效时机

课堂练习的时间可以是上课开始阶段,也可以在课中,还可以在上课结束阶段。不同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相应的课堂练习也就不同。设计课堂练习要认准时机,使课堂教学与课堂练习不分离。

1.先练后讲

一般情况下,第一课时前可以安排检查预习情况的练习,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课时课前可以安排复习练习。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安排如下练习。

(1)词语听写:小艇 纵横交叉 船梢 翘起

(2)课文围绕着课题写了(  )、(  )、(  )等方面的内容。

(3)出示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以上练习(1)(2)分别检查了学生对生字词、课文内容的自学情况,练习(3)可以让教师更清楚学生当前的学习困惑、学习起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2.边讲边练

课中研读阶段,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习得文本语言,又能引发他们情感体验,提升思维品质的练习。

如教学《荷花》中的句子:“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句式,并训练说话。师生交流,通过语言再现“蜻蜓、小鱼与荷花”的对话。

蜻蜓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鱼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消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着一样东西,觉得自己已经进入到那个境界里去了,这就是—— 身临其境,把这个词写在句子旁边。

(4)同学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特别的体验?(交流后进行写话)

本堂课上,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联想过程中自由的精神之旅,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不容置疑,学生经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后,教师顺势而导,结合文本特点,让学生研读文本与语言点的关系,进行写法迁移。在这样边讲边练的过程中,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进行了一次联想过程中自由的精神之旅。

3.先讲后练

课后可以安排巩固知识、语言运用小练笔等练习。如《桥》一文写的是一位老支书在洪水中让群众先走,而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场景。在课文的最后设计了随文练笔。

假如这对父子在美丽的天堂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

当学生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时,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到位了。

总之,有效课堂练习不同于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它具有训练语言、激发情感、推进课堂教学、启迪思想、发现问题、总结巩固等多项功能。明确了有效课堂练习的要求,把握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时机,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