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幸福成长
杂志文章正文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幸福成长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江苏启东市南苑小学(226200) 张叶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他们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快乐、追求幸福。

一、构建诗意课堂,享受学习幸福

创办著名的夏山学校的20世纪英国教育家尼尔先生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重在追求幸福,寻找乐趣。”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幸福、体验幸福的过程。语文是最富诗意的一门学科,我们要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上都能体会到一种学习的幸福。在教学新课伊始,我们可以用诗化的语言、出示如诗的美景导入课文,让学生在课一开始便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比如,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又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呢?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极富诗意的导入语,让学生在古诗的回味中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便对他们有了更大的诱惑力。这样的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地去赏《春》。当然,诗意的表达,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只有让自己洋溢着诗意,才能有博大的、充满人性关怀的诗意课堂。一个诗意的教师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大批学生去追寻诗意的世界。

二、品味幽幽书香,添加幸福元素

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让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多记美文佳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自己幸福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1.读经典名著

经典名著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学生较感兴趣的作品让他们阅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较长时段、较宽领域的典型化的生活场景,能让学生看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生活的酸甜苦辣。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来讲,这些作品涉及了众多的生活领域,运用了丰富的语汇,体现出作家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因此,经典书籍是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主要资源。

2.读配套书籍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需要推荐书籍,可有两种形式:一是在课前推荐,和教科书相关联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为学生学习课文作好铺垫。二是课后推荐,一般是整本的书籍。比如,四年级学生学完《生命桥》等课文后,推荐阅读《斑羚飞渡》;五年级学生在学完上册第二单元有关昆虫的课文后,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六年级学生学完《牛郎织女》后,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等,引导学生及时把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3.读古代诗词

古诗文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多读古诗文既培养语感,又逐步积累文言知识,不断丰富语言材料,对学生学好语文和提高写作水平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小学生必背七十首古诗》和与教材紧密联系的诗词穿插学习,可以让学生领略古代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

我们要促使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内心需要,让学生得到阅读的滋养,让幽幽书香伴随他们幸福成长。

三、主动探究生活,收获成功快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实践,主动地去探究生活的习惯,引导他们把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互相交流、讨论,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满足他们探究的愿望,享受学习生活带来的幸福感受。我们应引导学生走向课外,开发课程资源。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火种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火热的、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课前让学生广泛涉猎相关资料,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课后让学生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上网、上图书馆、走访学者等)查找有关法布尔的资料,然后互相交流,共享资源,这样既扩大了知识面,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得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只有让学生融入社会这个大语文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情感,关注其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习的主动意识,就能让他们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在学习中幸福成长。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