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朗读,不仅仅是读”——浅谈《草原》的朗读指导
杂志文章正文
朗读,不仅仅是读”——浅谈《草原》的朗读指导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3        返回列表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

以下是我校两位老师在这一自然段的不同教学过程。

案例一:

师:同学们,你见过草原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草原的风光,去感受草原上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草原景色很美,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哇”的赞叹声)

师:这节课我们就去领略一下草原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交流:(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生: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愉快。

师: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明朗的天空使人心胸开阔,我要深呼吸一下,对这大草原说:——(指名一个学生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读出天高云淡、天空的明朗、空气的清新,以及作者心中的那份愉快。(另一个学生读)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生:“一碧千里”让我感受到了草原的大、辽阔、美。

师(出示图):这是多么一碧千里啊,这个“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个成语表示绿色吗?(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翠色欲滴)

师:是啊,大片大片的绿色,让我们近处看到的是绿色,远处看到的也还是绿色,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案例二: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草原。(出示自读要求)“静静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草原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尽量用一个字概括。”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生1:我觉得草原最突出的特点是——“绿”。(师随即板书:绿)从“一碧千里”我觉得草原到处都是绿色的,我们近处看到的是绿色,远处也还是绿色,碧绿的草地似乎与天相接。

师:你能读一读,也让我们有这种感觉吗?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也有同感,好一个“一碧千里”啊!你们有这种感觉吗?谁再来读?

(另一学生读,突出了“一碧千里”)

生2:我想用“大”来概括。还是这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那是多大的草原啊!那是一望无际的!

生3:由这一句我还想到一个字——“广”,“广”比“大”更辽阔。

师:说得太好了,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读,突出了词语“一碧千里”“茫茫”)

师:对,就像你们说的那样,绵延千里,一望无垠,这就是——

生(齐读):一碧千里

师:不够辽阔(教师手势引读),再读。

师:读书,就要像你们这样,带着感受去读,能从词语中读出画面来。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草原上美丽的风光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伴奏音乐响起)

(学生发自内心的被草原的绿、广,天空的明朗,以及羊群、马群的自在所陶醉,伴着悠扬的草原曲,他们发出了“哇!哇!”的惊叹)

师:现在再来读第一自然段,感觉又不一样了,更清晰了!谁来读?

【反思】

一、朗读,应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适当的时候呈现图片,既能保证学生由文字去想象的时间,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图片又能弥补想象的不足,使学生的想象更清晰化。案例1中,教师急于亮相那些美丽的草原图片已经让学生兴趣达到了至高点,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哇”的赞叹声,你再让他们去找哪个句子最美,此时学生已经不那么感兴趣了,那些美妙的词语、句子也似乎没有了活力。所以学生读了几个来回,没有进入文本,朗读仅仅就是“读”了。案例2中,教师舍得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有了很好的认知、感悟、想象,朗读具有一定的画面感,此时在草原曲中欣赏大草原的景,学生自然陶醉了,而后再朗读,就是与草原的交融,与文本的交融。这样,学生既读出了草原的美,又读懂了老舍写得美!

二、朗读,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朗读水平、个性特征,引导他们深入课文情境,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案例2中老师让学生静静地读第一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草原最突出的特点。学生的感受是不同的,说出了“绿”“大”“广”“美”“新”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说出了依据,读出了画面,甚至同一个句子就有不同的体会和情感朗读。虽然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但他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作者老舍喜爱草原。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富有个性特色的情感朗读在语文课堂上熠熠生辉。

阅读教学,朗读的方式多样,情感各异。但是,朗读是纽带,承载了学生的想象和独特的体验,联结了文本和作者,它应该是厚重的,耐人寻味的。总之,朗读,不仅仅就是动口去读,更应该是用眼去看,用心去想!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