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2        返回列表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的本质决定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显得毫无意义。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彰显,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得以落实。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下“架子”让学生唱主角,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寻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动机,自主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教授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

(一)激发兴趣,自主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的角度看,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抽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因此,他们的随意注意能力比较差,不能够长时间地随意注意。优美的情境,可以使文本中那些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形象,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文字的心理距离。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如《林海》一文,上课伊始,我便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闭目静听配乐朗读,看谁能通过音乐和朗读所构成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什么。这样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美。随后,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事实证明,学生确实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了。他们有的说:“蔚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绿……砍伐工人们正在伐木取材……”那一张张笑脸露出成功的喜悦,“发现”使他们兴奋,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激励质疑,自主训练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调动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古语有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更说明质疑的目的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好手段。例如,在学习《趵突泉》一课时,我们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提出疑问,分组讨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有位学生针对这话提出质疑:“文中一开始写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为何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美?应该是三分之一呀?”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说:“这就说明趵突泉在济南的重要性,济南被人们称为泉城。”也有学生认为:“趵突泉再美,也不能忽视其他名胜的魅力。”这样的质疑引发了学生的争议,诱发了学习动机,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强化意识,全程参与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学起来、主动地学起来、创造性地学起来。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能摆架子,高高在上,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与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全程参与,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一)保证时间,落实参与

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书、思考,认认真真地去读课文,从文中读出“味儿”来。无论是高年级或是低年级,只要把握不同的年龄段的不同要求,他们都可以把文章读通、读懂。读的时间一定要充裕,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教师应尽可能精讲精问,凡是学生能感悟的,教师就不说;凡是学生能读懂的,教师就不讲。有了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自主学习才有保障,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广阔空间,体现自主

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让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学习一篇文章,不能框死学生,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读课文,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结合课文内容,把问题精心整合为:“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人们念念不忘它的毁灭?”这两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篇课文学习感悟。又如教《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时,可尝试不向学生提出具体问题,而是根据教材特点,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最想学的文段、句子,反复地有滋味地读。在学习课文时,还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我这样提问:“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它还有其他办法吗?”经过思考,我看到了学生精彩的回答:“乌鸦看到地上有吸管,衔起来插到瓶子里,咕咚咕咚地喝起了水。”“乌鸦飞到树上,摘下果子放进瓶里,水慢慢升高,乌鸦喝到了水。”“乌鸦飞到我家向我要水喝,我倒了一杯水给它,乌鸦喝到了水。”这样教,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有了思维的广度,才会有思维的深度;有了广阔的空间,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三)多样方法,激活自主

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课文,而且还要引导学生选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更要鼓动学生用创造性的方法学习课文。其实,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自己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不同,学习方法、方式也会不同。因此,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还有利于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再见了,亲人》第二、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方式,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只要把问题弄明白就行。这样,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由学习,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能较好地提高其自学能力。

三、激活合作,全体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它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往,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合作,除行为合作外,更重要的是思维的互动。这互动有知识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使师生间的感情得到更好的交流。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小组的讨论。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等,都是师生合作学习的契机,更是师生感情交融、思维碰撞的时机。因此,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二)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独立学习、小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组内不能解决的可以向全班同学或教师请教。如在教《鸟的天堂》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画出关键词句,归纳内容。这样,学生知道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情景。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确定选择哪一次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就明白“作者去的时间不同,见到的情景也不一样”。这样,在自主的、合作的学习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了他们的发展趋势。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