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生命在场,智慧飞扬——谈语文活力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生命在场,智慧飞扬——谈语文活力课堂”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1        返回列表

“活力课堂”,是充满师生生命能量的课堂。叶澜教授指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具备四大特点——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有遗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叶教授指出的“活力课堂”进行具体的诠释。

一、有意义,就有价值

成功的活力课堂,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有所得,即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还要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与探究的乐趣,即学有所乐。与此同时,在活力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求知,让课堂的时空无限延伸与拓展,从而达到学有所求的最佳状态。执教《负荆请罪》这一课本剧时,我以排演话剧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演好话剧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准备。在热情与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们查阅资料,积极探讨、练习,不仅了解了剧本的基本特点,明白了小括号与中括号在剧本中所起的作用,还能分角色演说台词,注意到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外饶有兴趣地研究起道具的制作来。

二、有效率,就有提升

现代教育提倡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这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如出一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都是有所区别的。有效率的活力课堂要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虽然在达成目标的高度上可能有所区别。就学生个体而言,要求通过学习,让他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与提升。《青海高原一株柳》文字优美、意蕴深远,教学资源相当丰富。我充分抓住文本的特点,根据各学生的基本情况,采用多项目标选择性达成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对话中解读文本、体验情感,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养获得有效提升。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以写颁奖词的形式来倾吐学文后的感受;对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则通过诵读,以声音的独特魅力来彰显柳树伟大的生命力;对学困生的要求则是读通课文,读好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选择性达成,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都学有所成。

三、有生成,就有精彩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对话中所进行的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再精心的预设都不可能完全预知整个课堂的生成和所有的细节。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都会有“不速之客”的来访。如果能巧妙机智地处理这些意外,课堂就会更加精彩。有人将活力课堂上的精彩生成比喻成潺潺小溪中跳跃的音符。小溪流淌,活水不断;音符跳跃,旋律曼妙。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智慧、情感、知识都会获得有效提升。教学《珍珠鸟》,我紧紧围绕“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一体现文本主题思想的句子,通过一唱三叹的方式设计教学流程。在最后一次出示时,要求学生以陈述句的方式改说这句话。

生: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老师点点头,准备下一环节,此时,一位学生举手。)

生:老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感受到了作者与小家伙之间所形成的境界是多么的令人向往与感叹。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表达: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好!

(老师静静地思量了一小会儿,随即鼓起掌来。)

师:你说得真有见地,可以看出你真正走进了课文,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的亲密关系。添上“真好”二字,听着让人的内心升腾起更多的感慨。这样的语言,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学生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老师享受地读。)

师:谢谢你为我们创作出这么美丽的句子。

这样的生成好比是璀璨之花,不仅美丽了课堂,还让我们领略到生命的灵动。只要有鲜活的生命在场,精彩将纷至沓来!

四、有遗憾,就有长进

“活力课堂”是不进行彩排的课堂。当前不少的观摩课上,凡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没有不会的。假使课堂教学果真如此完美,笔者倒觉得这样的课上不上已经没有意义了,反正学生已经懂了。这样的课堂怎能成为“活力课堂”?其实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总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在许多时候,我们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常会觉得某个环节如果换一种方式处理,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执教《珍珠鸟》时,其中有一个这样的环节:要求学生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围绕“信赖”这一主题,设计属于自己的名言;交流后,再齐读课前准备的一段话结束教学。原以为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可是学生在创作名言时没能写出精彩的句子,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结束后,我通过反思与探讨,觉得还是先出示那段话为佳,因为一是通过齐读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二是这段话为学生创作名言提供一定的参考,将难度降低,可能更加有利于课堂的生成。

“活力课堂”的打造非朝夕之功。但是,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其特点,长期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的课堂就会越来越灵动、越来越精彩。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