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找准落点,演绎随文练笔的精彩
杂志文章正文
找准落点,演绎随文练笔的精彩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大彭实验小学(221000) 沙 丹

随文练笔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许多课堂上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或者练笔的时机把握不当,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只有选准能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找准落点,才能达成阅读教学中练笔的最优化。

一、练笔点选在课文留白处

许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让学生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学生进行想象补白的过程,既是学生感悟、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学生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学生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案例一】在教学《蚁国英雄》时,我发现了一个课文空白:作者作为游客,目睹并记叙了蚂蚁逃生的全过程,但“我”的内心感触却仅写了一句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区区弱者勇于献身的悲壮之举,我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蚂蚁们像雪球一样飞速地滚动着,滚动着,它们要穿越火海,逃离火神。熊熊大火中,你仿佛看见 ,仿佛听见 ,仿佛闻到 。”学生思维涌动,有的动情地说:“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烈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闻到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的气味,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呀。”有的学生用饱含敬佩的语气说:“我仿佛看到熊熊大火吞噬着蚂蚁,它们痛苦得已是肝胆俱裂,但仍然紧紧扭成一团。我仿佛听到蚂蚁的呐喊声:兄弟们,不要放弃,兄弟们,坚持住呀!”……通过细节补白,学生的心震撼了:蚂蚁是在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着一曲生命的壮歌!

此时的补白,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创设的文本情境中,与作者和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有了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教师顺水推舟,学生情动辞发,不但宣泄了感情,训练了语言,还深化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二、练笔点选在情感体验处

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可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体验与感悟之后,就会设身处地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感觉、思想、情感,和文中人物发生共鸣。在此处进行练笔,可充分挖掘课文的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案例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这样写道:“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这是体现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有坚定信念的最关键的段落。教学中,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描述:“谈迁白天奔波在茫茫风沙中,夜晚奋笔疾书在微弱的油灯下,这当中可能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可能骄阳似火、炎热不堪,可能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在完成《国榷》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这样感人的画面真是太多太多,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生动的画面呢?那就让我们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其中的一个场景写一段话吧。”有学生写道:“也许,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年老体弱的谈迁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他也毫不在意。饿了,就嚼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溪水。”……

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结合生活的经历,想象谈迁“四处寻访”“终日奔波”“奋笔疾书”三幅具体的画面,融自己的感受于文字中,把文中未展现的情景进行了再度创作。这个设计使语言有了纵深力和张力,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内心世界。

三、练笔点选在意犹未尽处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给人一种余音缭绕之感。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 【案例三】《爱之链》一课叙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车,老妇人又给贫困的女店主留钱,故事结尾揭示了乔依和女店主竟是一对夫妻。文章以女店主的喃喃自语结束,耐人寻味。我引导学生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话。有学生这样写道:“乔依醒来后,妻子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你知道吗?亲爱的,今天我遇到好人啦!一位老妇人用餐后给我留了一些钱,还有一张纸条呢。’说着,她把纸条递给乔依看。纸条上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乔依忽然想起白天在路上遇到的老妇人,不禁热泪盈眶。他望着妻子憔悴的脸说:‘亲爱的,这些钱足够我们为孩子的出生做好准备啦。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好心人给我们帮助呢。以后,我们也要尽力帮助更多的人啊……’妻子露出了久违的温柔甜美的笑容。”

教师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写下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学生的思绪也在课堂中尽情放飞。

总之,选准读写结合点,寻找随文练笔的最佳突破口,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把写揉进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随文练笔,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就一定能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