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动起来
杂志文章正文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江苏盐城市一小教育集团 (224000) 宋春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互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课堂也因此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一、民主和谐——有效互动的保证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始终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用亲切的笑脸、真诚的鼓励来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要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唯有如此,孩子们在课堂上才想说、敢说、乐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

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为例,笔者通过培养“小先生”的方式,达到师生融洽相处的境界。“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呢?”“你真聪明!”“你的想象太丰富了!”“你真是天才!”“这一点老师都没有想到!”“下面请我们的小老师教大家学这个生字。”鼓励的话语不绝于学生之耳。课堂上,孩子们一个个勇敢地走上讲台,从步履和神情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豪。学生也被这种互动所吸引。此刻,学生的主体得到了体现,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平等对话——有效互动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因此,作为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积极参加,共同创设教学环境,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共同评价教学效果。且看一位老师教学《秋姑娘的信》一文时的片断:

师:秋姑娘给哪几位好朋友写信?

生:大雁、青蛙、松鼠、孩子。

师:(出示图及词语)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来跟她们打个招呼?

师:信送到了大雁的手中,大雁左看右看,急得直嚷嚷(多媒体播放大雁的叫声):“看不懂,看不懂,请小朋友帮帮我。” 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大雁呀?(点击出示第二段内容,让学生练读。)

师:谁敢来跟老师比赛读?(师生赛读。)

师:老师读好这段话有一个小秘密,想知道吗?就是抓住“多加小心”来读,给“多加小心”加着重号。用上我的秘密试试看!(学生读,指名读。)

……

师:小朋友们,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写什么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是呀,秋姑娘给那么多的好朋友写信,难怪树上的枫叶都不见了。

(学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本课教学中,教者精心设计相关互动问题,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主导——有效互动的关键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在课堂互动中,学生思想的深度和表达的高度往往是在教师有效的引领下达成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仅成为信息的传递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启动者、学生思维的开拓者。我们应注重教学主线的设计,侧重于教学问题的设置,从而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根据文本主线——“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喝不着,怎么办呢→它想出办法来了→它喝着水了”这一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全文的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教者创设了多个想象情境,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情境一:假如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情境二:假如瓶子很高,乌鸦站着嘴伸不到瓶口,该怎么办?情境三:假如乌鸦已经累得没有捡石子的力气了,又该怎么办呢?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教者主导性的发挥,学生学得积极而有效。

四、学生主体——有效互动的根本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现在已被大多教师所接受。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只有将自己的主导作用落实到让学生主动学习上,把学生看成学习中主体因素的积极对象,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而实现有效互动。 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狐假虎威》时,当发现许多学生在朗读、复述课文后仍然意犹未尽时,就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再请其他几个小朋友扮演别的小动物,而教者自己和其他学生则当起了“编剧”“导演”“观众”的角色。在学生具体的表演中,不断有学生提建议、献良策。此时的课堂成了全班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一位“导演”对“狐狸”说: “狐狸是从老虎身边‘窜’过,你表演得慢慢吞吞的,是想等着老虎来抓你吗?”有的“观众”说:“老虎逮住了狐狸,一定要抓得紧紧的,不然狐狸会逃走的。”看到学生表演得好,有的“观众”及时评价:“你的表演很精彩,演出了‘狐假虎威’的本质来。”

“有效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主体性,突出创造性,努力让互动更加灵活、更加有效、更加精彩,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