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巧设思路启迪思维
杂志文章正文
巧设思路启迪思维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陕西安康市汉滨区鼓楼小学(725000) 廖 娟

不同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及创造力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一结论的发现源于同行的说课——同一篇课文,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同,虽然教学重难点都突破了,但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效果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发散思维是思辨能力的沃土

思辨能力强的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强,自主探究的欲望强烈。怎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要独具匠心、巧妙铺陈。一个发散式的提问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培养思辨能力的目的。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可有两种教学思路,都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一是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找出将相不和的原因部分并精读,深入研究廉颇对自己和蔺相如的评价;然后,在文中找根据,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廉颇的话是否有理有据;最后,联系全文对人物作出评价。二是先通读一遍课文,大体弄清课文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小故事;最后综合各个故事得到结论,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这两种教学思路都很清晰,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在评课时,绝大部分教师选择第二种教学思路,理由一是便于自己操作、有效控制课堂时间;二是教学步骤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个别教师则选择了第一种教学思路,理由是这样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难道说第二种教学思路就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第一种教学思路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第一种思路是在初读课文后就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而第二种教学思路是在学完三个小故事后再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打个比方说,第一种教学思路是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吃,而第二种则是伸手摘果子吃。从心理层面上讲,人都有征服的欲望。只有通过努力得来的果实才会倍感香甜,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更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其次,第一种教学思路主要抓住不和的原因,即廉颇很不服气说“我……”这段话进行分析,在三个小故事中找理由、找根据,同意廉颇说法的理由是什么,不同意廉颇说法的理由又是什么。这一发散思维(它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的提问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在回答问题时学生要做到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这就是在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逆向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

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思维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沃土。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一定要着眼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逆向思维法(它是目标思维的对应面,从目标点反推出条件、原因的思维方法)则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它需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基石。下面就拿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为例。

本课也有两种教学思路:一是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的写作顺序: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接着按顺序学习文章,找找李大钊的高尚品格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二是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的写作顺序: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接着,找出文章首尾照应的段落反复读,结合背景资料理解为什么“1949年……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在首尾段落反复出现,它究竟在强调什么。最后,根据第二个问题研读的结果(突出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提问:李大钊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再学习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三部分内容。显然第二种教学思路是逆向思维解决问题,不像第一种那样按部就班、水到渠成。它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以及资料背景进行大胆想象,然后带着自己想象的答案再阅读文章找出依据,看看自己的想象是否和文本相吻合。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维,这样才能够达到训练学生想象力的目的,最终为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思路除了便于课堂操作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思路,可以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创新,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挑战的快乐。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不正是我们现在学生最为缺少的优秀品质吗?那教师选择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思路,就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