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幸福感
杂志文章正文
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7        返回列表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225000) 吴广华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语文学习的幸福感就是对语文重复性学习活动不感到厌倦,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渴求与愿望,不把语文学习当成任务,更不把语文学习当苦差事,对每天的语文学习兴味盎然,感到一种源于肺腑的心满意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发现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要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和严谨的作风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让学习语文成为孩子们一种幸福的享受,创造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播知识,锻炼技能和培养能力,而且要指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我们所教学的内容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得到、体验得到,也要用得到。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更不能不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假若脱离了学生的真正生活,就难以让学生将他们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这样就是一种无意义的学习。那应如何培养语文学习的幸福感呢?

一、教师要感受职业的幸福

要学生有幸福感,教师必须先有幸福感。很难想象一个把学校视作监牢,把教书育人视为服苦役的教师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学生。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教师必须爱学生,把教书育人当作一件乐事。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幸福感也就来自教育学生的感受与收获。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改变自我,这样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幸福的感觉才会不断提高。

二、教师要爱生如子

教学时师生之间应彼此交流、彼此启发、彼此欣赏,目的是让学生去同享成果,同享快乐与幸福。一堂课下来,师生之间应有一次次会心的、轻松的微笑。要使学生明白,课堂不仅是自身获取知识的场所,而且是人与人之间情感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舒舒服服地获取知识真谛的快感。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快乐与幸福,感受到自己爱生如子、孜孜育人之职业精神;同时要构建一种充满民主、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走下来,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三、教师要创设体验情境

1.找准学生兴趣点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发现学生兴趣点。如,教学到文本语言的空白处、难以言表的感受处、意境深远的表现处等,一定要抓住这些点,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获得探究性的结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会走路的树》课文的结尾:小鸟坐在小驯鹿的角上向小驯鹿家走去。教师引导学生想:小鸟会见到老驯鹿吗?他们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想象,主动学习,使学习充满情趣。

2.活学并乐学

一定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多用非常规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去活学语文。如,在采访中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在辩论和演讲中学会辩论演讲的技能,在表演中学课文,在扮演多种生活角色中学语文;再如,在实际生活中找错别字学语文,在学写校园公益广告中学会语文,在收集当地民间传说中学语文等。

3.让学生自主选择

不能将我们认为正确的思维方式、道德的信念和价值观等强加给学生,并强迫他们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这就忽视了在转化过程中学生自我的真情实感。我们要把语文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比如,阅读的选择、自由地去安排学习时间、自由地去选择学习伙伴、自由地去发表言论、保留自己意见等。

总之,增强课堂教学的幸福感,教师要将真情融入课堂中,关注每一个学生,以情唤情,以智启智,让课堂教学活动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生活的天地中;让学生自主的体验生活,积极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生活,以提升学生的生活意识。为学生的幸福生活服务,就不仅要加强他们的幸福感,更要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受力,让他们学会选择和创造,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