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语文自主课堂常见的误区及对策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语文自主课堂常见的误区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4        返回列表

江苏如皋师范附属小学(226500) 顾石红

当下,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众多教师的自觉行动与实践追求。然而,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或受教学陋习的影响,在自主课堂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出现一些误区,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厘清认识,走出误区,成为当前推进小学语文自主课堂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之一。

误区之一: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退化”

在一些语文自主课堂中,教室里一片沸腾,头碰头、肩挨肩地讨论以及口若悬河的所谓“感悟”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细察这些活动,其中很多与语文学习无关,是在“关于语文”或“语文之外”兜圈子,学生们光说不练、浅尝辄止,结果课文读不好,背诵背不出,写字写不棒,迁移运用更成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由”是有了,但“主义”却没了,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毫无裨益,高效更是无从谈起。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必须旗帜鲜明地重视基本功训练。

应对策略

1. 目标预设要指向基本功训练

维特根斯坦在论教育时这样譬喻:“我们要做的只是,在你的车乘没有卡进轨道之时把它置正,然后我们让你自己去行驶。”因此,为学生学习铺设“轨道”的教学预设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目标预设时要明确指向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把与语文学习无关的活动“洗”掉。比如,教学《长城和运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时,教师预设了两个活动版块:第一是识字,要求认识课文中的10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练习写字;第二是读书,要求正确朗读课文。这样重点突出、指向明确,沿着这样的“轨道”,学生自主学习必将行驶在语文素养的原野里。

2. 学习活动实施围绕基本功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积累与语文实践,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还以《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在识字活动中,教师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潜能被充分激发起来。在理解词语时,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了多种方法:“驾驶”,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加以理解;而对“民族”这个较为抽象的词语,学生则结合上学期的“特色节日”中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明确的方法导向、充足的学习时空,使语文训练落到了实处,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就自然成了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

3. 学习反馈紧扣基本功的训练

这里的反馈,既有师生的即时点评,也有课堂的当堂检测。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着力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比如,即时评价,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语文学习轨道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拨正航向。以《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为例,在感受长城雄健、绵长、不朽等特点的学习版块中,有学生将讨论的焦点转向了长城的建造过程,比如谁建造、哪一年建造、怎么建造……语文课变成了历史课,抑或是常识课。对此,教师要在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予以点拨。另外,当堂检测反馈内容的设计,要突出基本功掌握情况的检测。以基本功掌握情况作为评价课堂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以此推动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误区之二:情感熏陶的“虚化”

在少数小学语文自主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要求,按部就班地如同机器人似的机械应付各种活动,结果是读得欠情、议得缺情、学得无情。在这些教师眼中,只关心学习完成的情况,唯独没有活生生的人——充满灵性的儿童。如此缺乏情感的课堂,有人戏称为“机器教学”的前奏。

语文自主课堂中忽视情感熏陶,这首先是与语文课程目标相背离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维度之一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总目标中也多次提到“情感”,比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注重情感体验”等。其次,课堂导学忽视情感熏陶,是与语言学习规律相违背的。古人讲“辞以情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忽视情感的课堂上,极易导致学生不能“辞发”。即便“辞发”,也只能是干瘪无味的无病呻吟。其三,课堂导学忽视情感熏陶,是与所追求的高效课堂要求相背离的。情感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极其重要的。李吉林老师说孩子是“情感的王子”,并提醒我们:“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儿童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没有了情感的引力,课堂上便多了几分沉重,少了几分欢乐,高效教学自然就成为一句空话。

应对策略

1. 以情激情

教师要以自己感情的源头活水,灌溉孩子情感的田野,掀起儿童心灵的情感涟漪。教师之情,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前饱含情趣的导入,可以是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还可以是对学生探究、展示、讨论等活动环节充满鼓励的评价……教师之情,犹如一条纽带,串联起活动,引发着智慧。比如,教学《一路花香》(苏教版第五册)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同学们,有人说这一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英雄赞歌’,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是英雄,大家一定赞同。但说《一路花香》中的挑水工是英雄,你同意吗?”这样的导语,学生中立刻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以此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顺利过渡到课前所预设的阅读活动上来。

2. 以悟动情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结果,其人、其文、其事、其理、其境,每一篇都足于感人心、动人情。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悟品味语言,披文以入境动情,“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在营造的强大的情境场中,我想,就是石头也会被感动得点头的。

3. 以读抒情

当学生通过自主活动,真正走入课文情境的时候,情感就会升华,就会自然迸发出一种创造的激情和冲动,迫不及待地要运用自己的语音技巧,辅之以表情、动作,重新表现课文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蕴美 。我们教师就应该及时给学生提供朗读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

误区之三:教师作用的“弱化”

少部分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学习既然是学生的事情,那教师就应该放手,于是,当起了甩手掌柜。“还有哪一组要说”、“还有补充吗”“噢,不错”成了一部分教师串联课堂的口头禅、救命草。他们还自鸣得意地认为他的课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其实,自主课堂不能也不应该弱化教师的作用。一方面,从教师角色来说,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显然不可以变成课堂的旁观者、局外人;另一方面,从教学本质来看,“真正的教学就是一场对话”(布伯),缺失与教师对话的教学,显然不是完整的教学。

应对策略

1. 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把自己当成一个“长大的儿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共同经历学习、成长的过程。这里尤其提醒教师们要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发言,捕捉他们学习中的困惑,为下一步即时帮助学生,微调学习方案,更好地实现“导学”目标掌握第一手资料。

2. 展示个人魅力

当自主课堂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之后,留给教师的时间的确不多,但不多并不意味着不作为。教师要利用极其有限的时间,亮出自我的风采:无论是充满诗意的活动组织语言,还是对学生发言提纲挈领的概括;无论是恰到好处的活动点评,还是信手拈来的诗文佳句……都应该魅力四射,都应该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书卷气。这样,让学生在阅读教师这本书中,感受教师的魅力,领略教师功力,欣赏教师的活力,并由此爱上语文学科。

3. 凸显教学机智

教师要依据教学预设,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主持”作用。在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下,教师应该马上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这样才能机智地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才能切实把握学习进度,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效度,收放自如,把握住课堂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自主对教师的教学素养特别是教育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怎能弱化呢?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