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创生精彩言语的问题设计
杂志文章正文
创生精彩言语的问题设计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江苏海门市通源小学 (226100) 陆 莉

在一次大型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主持人随机采访了一个刚上完课的学生,学生的一席话让人心动不已:“我感觉这节课的时间非常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老师的课识字有意思,读书有意思,平常不说话的同学,一下子也变得会说了。”是啊,能让“平常不说话的同学”都变得“会说了”,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向往的课堂教学效果吗?

“语言即人,即存在。”如何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和新奇的创造力发掘出来呢?我以为,课堂教学环节中问题的设计相当关键。接下来,我们不妨拿相同案例中的不同问题设计进行比较,探讨一下能创生出精彩言语的问题设计。

一、“零打碎敲式”对比“个体内生式”

言语的发生,语言学家称之为“言语主体与言语对象之间的信息转换”,哲学家称之为“对话”。有效的问题设计应以人的生命活动为基点,激活、深化、丰富个体生命的言语。

在教学古诗《石灰吟》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志向和情操,教师补充了诗人于谦的几个生平小故事,有《少年立志》《两袖清风》等。待学生阅读完补充资料后,教师提问:“从这些故事中,你读出了于谦怎样的品质?”学生三三两两地站起来回答,答案不外乎一系列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一心报国、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等等。这样的提问,难免使学生的回答显得零碎而刻板,似乎所有的答案只是为了迎合教师的提问,而并没有发自学生的个体生命的内在感悟。

我们不妨将此问题的设计稍加改变,变成这样的提问:“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学家,在阅读了于谦的这些生平故事后,你会对他的一生作出怎样的评价呢?”在教师眼里,学生完全就是一个个有思想、有能力的生命个体。学生略作思索后,给出了这样精彩的答案:“于谦的一生,从少年时立下报国之志,到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再到坦然面对生与死,始终在践行自己的诺言——要留清白在人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于谦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我们不禁要为学生这样精彩的回答而鼓掌,但更要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如此智慧而叫好。这个问题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找准了学生的“脉搏”,把学生的个体生命融入了问题的设计中,学生精彩的语言自然就被催生了。

二、“一厢情愿式”对比“建构开放式”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人格上、精神上独立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应摆脱为师者的高高在上和一厢情愿,应从儿童的立场出发,通过建构开放式的问题,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广阔、更活跃的言语平台。请看下面的两个问题设计,教学内容都是《荷花》。

问题设计一:同学们,学完了课文,从课文后面的省略号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

问题设计二:在夏天里,你所喜欢的小动物都到荷花池边玩。小动物见到了荷花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

同样一个言语表达的训练,教师不同的问题设计,学生的反应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问题一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来自于教师的生硬的规矩和师者的权威,于是学生对说话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敢大胆表达;问题二则充满了“儿童味”,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将表达的需要融进了充满童真童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迸发出生动的语言。

三、“单纯朗读式”对比“言意共生式”

言意关系是语文最根本的构成。阅读教学是一个“言→意→言”的多次循环生成的过程。在课堂设计问题时,如能找到言意共生的“交接点”,且是最具匠心的那个“点”,就能很好地展开言语活动。

六年级上册《船长》一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语句:“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很多教师教学这段时,往往会采用单纯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其实,教师可以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凸显文本的价值,也让学生运用“特写镜头”说一说:“此时,如果你的手中有一架摄像机,你会将镜头对准什么?”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示范:“我会将镜头对准哈尔威船长的眼睛。你看,他的双眼凝视着大海,那样深情,那样不舍,但更多的是坚定和无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也创生出了精彩的语言:“我会将镜头对准船长的脸。你看,他的脸饱经风霜却淡定从容。是啊!他已经让所有的乘客都安全地脱险了,自己死而无憾了!”“我会将镜头对准船长的双脚。你看,他的脚坚定地立在船头,毫不动摇,因为他的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船在人在,船亡人亡!”……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学生已然领会了文本所蕴涵的伟大人格和美好情操。

当学生言为意生,意为言动时,他们就会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从而喷涌出不吐不快的言语表述,这是单纯的朗读感悟所达不到的“言意共生”的理想课堂效果。

总之,无论课堂如何创新,但课堂的问题设计永远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先进的教学模式,都必须同课堂提问相结合。所以说,课堂问题的设计是我们教师应该特别研究的主题。而设计能创生出精彩言语的问题,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追求。这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机智的表现,更是教师的教学视野和综合素养的体现。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