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仿中学法写中求新——听《故乡的芦苇》一课的启示
杂志文章正文
仿中学法写中求新——听《故乡的芦苇》一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6        返回列表

黑龙江大庆市肇州县丰乐镇中心小学(166421) 冯丽娟 王振海

《故乡的芦苇》这篇美文是著名作家燓发稼所写的,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选用了这篇文章,在阅读教学中的案例也很多。而张老师在我校教研时却以此文为范例让学生仿写了一篇习作——《我爱家乡 》。这节读写结合课给了听课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节以读写结合为主要策略的写作指导课,这节课所呈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的教学模式。《故乡的芦苇》是编排在五年制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里的,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九课。这节读写结合课我觉着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借鉴。

一、欣赏美文佳作,产生写作激情

如果描红是学习书法的捷径之一,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那么仿写就是学习写作的捷径之一。《故乡的芦苇》这篇美文,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情结回忆了故乡的芦苇,字里行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情感,激发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样一篇美文如果不让学生去学习它的写作方法,记忆文中的好词佳句,实在是太可惜了。张老师这节课就重点指导了课文的第三部分,然后让学生仿写,把作者的写法学到手,把作者的好词佳句引用到学生自己的文章当中去,让文章更生动、更具体。

在指导仿写时,张老师让学生在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的基础上,仿写句子和段落,在“模仿”中学写,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当中,学生写出了很多佳句和好段落。

如学了作者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之后,有学生这样仿写。

生1:我最喜欢的是故乡的草丛,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草丛,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轻的春风摇摆着。远看犹如一片绿色的地毯铺在大地上,给乡村带来了几分恬静和飘逸。几乎所有的路边、树林、大甸子上、田间的小道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生2: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花丛了,一片片,一簇簇,迎着春风,摇曳着她那盛开的花朵。有的会频频向我们招手,有的会一次次向我们点头。好美丽呀!

生3: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家乡的玉米。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玉米,在家乡的田野里到处都是,一片又一片。远看家乡的玉米地就像绿色的海洋。每当春风吹过,那绿色的海洋就会泛起波浪,此起彼伏。

张老师的这节读写结合课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使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了最佳的习作效果。

二、挖掘课文写法,做到学以致用

《故乡的芦苇》这篇课文一共分四个部分,本节课张老师主要以文章的重点段的第三部分(“我”对家乡的芦苇的回忆)为范例,深入细致地挖掘了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教师带领学生从全篇,到每一段,再到每一句,细致地阅读文章的精彩之处,深入浅出地挖掘精当的写作方法,并且教会学生将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每一环节教师都是先品读课文,再围绕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你喜欢?你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吗?你想试着写写吗?”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课文中学到了写作方法。这样以课本为依托展开教学,学生不仅知道了应该“写什么”,还知道了“怎样去写”。

如在写景物的生长情况时,有学生是这样写的。

生1: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过,家乡的小草就迫不及待地从大地中探出青绿色的小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时间它就长高了,快活地舒展它那碧绿的叶子。每当微风拂过,那碧绿的小草快活地向我们招手。

生2:我最喜欢的是秋天的小树林,当秋风吹来,小树林里的每一棵小树落下来的落叶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生3:每当春天到了,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它们长得很快,越长越美丽,很远就能闻到花香。

三、注重学生交流,分享习作快乐

张老师这节课中有三处让学生进行了互相交流:第一处是仿写景物特点时,同桌交流;第二处是写景物的生长情况时,前后桌交流;第三处是描写景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时,让学生选择同伴进行交流。这三次交流的范围逐步扩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为那些语言表达不流畅或是写作时无话可说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欲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情趣,同时也让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激情,好词好句会不断地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教者让学生彼此分享写作的快乐,在互评互改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交流中不断修改自己的作文,使自己的作文描写得更生动、更具体。

如在写景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时,学生是这样写的。

生1:这个时候,我和小伙伴最喜欢摘几片草叶吹口哨,我们把做好的口哨放在嘴边,吹出各种各样的乐曲。我们被这美妙的乐曲所陶醉。

生2:我迫不及待地奔跑到小树林里采蘑菇。小蘑菇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似的,又似乎很害羞。它们有的躲到树阴下,还有的干脆就藏在小坑里。不过我都能把它们找到,我高兴地把一个个蘑菇放在篮子里。看着我的篮子里露出一个个小脑袋,我心里有数不出的高兴。

生3:秋天,我最喜欢在落叶的伴随下捡各种形状的落叶来做贴画,我把捡来的落叶擦干净,找一张干净的纸,用落叶粘贴各样的画,有鸭子,有小鸡,还有我的伙伴。一幅幅落叶粘贴画好美呀!

四、整体把握教材,寻求读写结合

张老师这节课真正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在阅读教学时找准了读写结合点。五年制教科版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编排体系都是由四大板块组成的。一是“讲读课文”(主体课文),二是“快乐读书屋”,三是“能说会写”,四是“七色光”。张老师讲的《故乡的芦苇》是在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讲读课文”有两篇《故乡的芦苇》《难忘的故乡》,“快乐读书屋”有一篇《老家的萤火》,“能说会写”是畅想家乡的未来。从整个教材的编排上看,都是围绕“热爱家乡”这个主题展开的。最后,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以《我爱家乡 》为题写一篇习作。习作要求:“你喜欢家乡的哪些景物,要把景物写好,并把景物带给人们的乐趣、益处生动、具体地写出来。”这节课学生之所以能在有限的课堂内完成本单元的习作,这和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突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找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有直接的关系。从中可见,备课时整体把握教材对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既可以更深一步地理解课文,又完成了习作;既省时,又增效,真可谓一举多得。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