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在品读中发展学生的语感
杂志文章正文
在品读中发展学生的语感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0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市城西小学(226000) 蒋聪慧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所感悟的外在表现,是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将大量优秀的阅读文本引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发展,最终提升阅读的兴趣,拥有良好的语感及阅读能力。

一、反复品读,产生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弱,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就需要教师多角度、多方面地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一篇文章,尤其是带着感情地朗读,然后再加上教师的精彩讲解,学生就可以轻易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例如,在教授《陶校长的演讲》(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中陶校长的“四问”,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掌握和理解生字新词。同时,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演讲的特点,知道“每天四问”的价值与重要性,培养学生自我反省、不断鞭策自己的意识。另外,我还通过几个引领性的问题点出课文的写作思路:1.说说第一问的重要性。2.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3.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哪些意思?4.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你能学到些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解答,学生很轻易地就背诵出了课文。

可见,语感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生的学习体验、生活阅历、心理感受、情感经验密不可分。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读书的妙趣,获得丰富的心理体验及想象力。

二、深入品读,发展语感

教材中的典范作品大都是妙不可言的,单靠学生简单地朗读是读不出其中韵味的。因此,教师更应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文章的“文眼”,让学生边读边悟。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思维,在朗读文章时,能够自发地去思考,自我提问,自我解答,从而增强学生思想的丰满度,培养良好的语感。

例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一篇饱含主人公挚热情感的文章,文中那发自内心的呼喊,要用心才能体会出来。可是,文章内容及其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边让学生阅读边与学生交流,以下是一些课堂教学片段。

1.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2.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师:想象他当时的激动神情。

(指名读、集体读)

3.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师: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指导学生结合前面肖邦老师说的话进行思考,为学生指出: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学生再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4.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

(指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找出文本的关键词句加以分析,就如同搭通了一座桥梁,给学生展示了文章的词句用法的巧妙性,也同时为学生搭建了模仿的范本,让学生在关键词句上养成了反复推敲的好习惯。经过反复推敲后,学生的感受就深刻了许多。

三、拓展品读,提升语感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一样都能增长人们的知识,除了课堂上必须学习的教材以外,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课外读物也应成为学生的阅读文本。相对于课内文本而言,课外读物内容丰富多样,对小学生来说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课外读物资源,精选其中合适的部分让学生加以品读和学习,同时也应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提升语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例如,在教授《海伦·凯勒》(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时,在粗略地朗读了一遍课文后,学生们已经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打动了。文中有一段话:“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致小小的手指都摸出了血。”教师可重点分析“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磨出了血”等词语,让这些词句引领着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有了这篇课文的阅读基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海伦·凯勒的文章,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写出读后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最终提高语感。

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在训练的过程中,反复地对各式各样的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感悟,反复地接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就能全面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控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