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4        返回列表

江苏泰州市兴化合陈中心小学(225300) 王翠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这么阐述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版的新课标这样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比照实验版,2011年版加入了“教科书编者”一说。经过几年课改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对话”:一是人本对话,即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二是人人对话,即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细读新课标,结合教学实践,我这样解读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一、语文教师为什么要与编者对话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与凭借,它是教科书编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大体合适的普通文本,精心加工成合适的课文。

在“对话”中增加“教科书编者”一说,目的是强调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尊重编者意图,增强“标准”意识,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原始价值,更要关注到课文的教学价值,从而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升对话的质量。

二、语文教师如何与编者对话

就语文课来说,编者的意图、课文传达出来的情感、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思想等都是为培养儿童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第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解读文本。但如何做到正确、准确地把握文本的语言特色、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教科书编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编写教科书时,文本的第一任细读者就是他们。正是他们细读了,才有可能编入语文教材,成为“课文”。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文本作者和教材编者的价值取向。

(一) 与编者对话,理清编写体例

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认真学习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教师要与全套书、全册教材对话,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和整体安排;要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理清编者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这样就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了。再者,编者在编排教材时,会将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实践成果,接受对象的知识能力、情感需要以及获取信息的过程、方法等相关知识和因素渗透到教科书中。因此,教师与编者对话更要弄清编者意图,从而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 与编者对话,透彻理解教材

1.关注单元主题

苏教版语文教材基本上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单元的,如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心中有祖国”,第二单元主题为“人间真情”,第三单元主题为“奋斗与生存”……我们正确理解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这一单元教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保障。

2.关注训练重点

教材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这个系统在课标和参考用书上可以找到相应的阐述。如苏教版第十一册教材中生字教学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要求写的150个生字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54个只要求认识的字排在课文后面的绿线格里,而读音比较特殊的字则在课文里随文注音……教师把握住了教材知识点编排的系统性,就等于抓住了教材的根本,抓住了训练的重点,授课时就知道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知识应拓展,就不会无所适从,而是有的放矢。

3.关注文本课题

聚焦课文题目,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编写意图,从而准确把握课型特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解读文题就是在我们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只要看文章的题目或开头部分,就能揣测整篇文章的概要。例如,苏教版第十一册教材中的《学和问》,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就能想到这一定是讲有关学习方法的文章。这一说理文也正体现了这一单元的编写意图:“读书有方”。

4.关注文后资料

解读文本的时候可以借助文本外的材料或知识,比如文化常识、背景知识、作家卡片等去解读文本。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材中好几篇课文后都有作家卡片,如《船长》《小草和大树》《草原》《给家乡孩子的信》等。我们在学习《小草和大树》时,关注“作家卡片”,细读其中简·爱的“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这些话,就更能理解夏洛蒂三姐妹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同时也更理解了这一单元的编排主题:“奋斗与生存”。

5.关注文后习题

苏教版小语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思考练习题,一般有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课后习题都是因课设练,没有采取按单元设置重点训练的做法。因此,我们应充分了解这些习题的特点,研究编者意图,围绕习题进行教学与训练。

总之,教材的结构、课文的选择、课后的训练等,无不体现着教科书编写者的眼力与智慧。我们作为教师要细心揣摩编者意图,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与学生对话的有效性,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