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杂志文章正文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江苏大丰市大桥镇中心小学(224131) 徐雪梅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别强调生成性,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彰显生命与活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呢?

一、平等对话促有效生成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去年,我在学校上了一节语文研究课——《题李凝幽居》。在教学时,我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不小心写成了“推”字。有个学生发现了这个问题后,立即向我指出。正当我准备改正的时候,突然有了灵感。我问学生:这儿为什么不能用“推”字?“推”字老师觉得也很妥帖啊,请大家帮老师出出主意。这一即兴的生成,使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受到了启发,大家纷纷讨论,各抒己见。赞同用“推”字的学生说:“半夜三更的,僧人为什么要进屋?肯定白天和主人早已约好了,里边的人早已给留门了,还用敲吗?”还有的说:“用‘推’字好,因为这首诗是写发生在夜深人静的夜晚的事,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宁静安谧的氛围。如果用‘敲’字,岂不是把静谧氛围破坏掉了?”赞同用“敲”字的学生说:“当然是‘敲’好了,合情合理么。当时作者是要进别人的家里去借宿,当然是要‘敲’了。‘推’不就是自己的家了么?”有的说:“用‘敲’字更形象,更有意境。月夜访友,即使主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学生们的精彩对话,赢得了听课老师的鼓掌赞许。

就这样,我利用一个“推”和“敲”的即兴生成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让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这则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生成环境,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进行真诚的对话,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捕捉细节促有效生成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具有不可预测性,让人始料不及。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用灵动的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以实现有效生成,展现细节之美。

一次教研课上,我听了李老师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这篇文章很感人,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李老师下了很大的工夫。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文本后,她精心捕捉文本细节,让学生抓住了课文的“文眼”——“三次撞冰”展开教学。她先启发学生找出三次撞冰的关键词语:“腾空而起”、“重重的”、“石头似的”,再让学生读中体会老天鹅三次撞击冰层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的,从而感受老天鹅的顽强拼搏,它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冰层进行较量。老天鹅的自我献身的精神通过教师的引导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节课李老师通过捕捉文本中的细节,使老天鹅的三次撞冰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天鹅品质的崇高与精神的伟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随时关注细节,及时捕捉,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扎实。

三、创设意境促有效生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同时,体验文本所生成的情境,这样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一位教师在教学文包诗《但愿人长久》一课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苏轼和弟弟苏辙分隔两地的画面,再配上思乡的歌曲,给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意境。此时,师生都沉浸在苏轼和弟弟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的场景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这样一番引领。

师: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月亮呀,你为什么这么圆、这么亮呢?你总是能给人间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

生2:苏轼啊,你也不要太悲伤了,这个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不现、有圆也不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

生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啊,你不用太伤心了。分别总有再团聚的时候。等到哪天你们兄弟俩团聚的时候再在一起把酒言欢吧。祝愿你们早日相见!

由此可见,在优美的意境中,学生的有效思维就能够得到调动,智慧就能涌动。在这样的氛围中,课堂教学会有更精彩的生成。

总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意境,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精彩细节,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更加有效、更加精彩!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