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练有所得习有所成——语文有效性课堂练习浅探
杂志文章正文
练有所得习有所成——语文有效性课堂练习浅探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 吴艳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课程的多元化练习形式,活化方式,使得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不断增强认知感悟,提高语言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很多教师在实践中都注重了将练习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当堂练习和现场批阅来了解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运用,不仅能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质疑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适时导练,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

练习是学生掌握和消化语文知识必不可少的途径,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训练,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训练运用的过程中丰富和开阔知识视野与思维。

在预习环节,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知识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并布置一些与课程知识难点相关的习题。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将训练有机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质疑思考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可通过点题训练的方法来统筹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尤其是设计一些富有发展性的题目,可要求学生在搜集资料、谈感受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文本知识的认知感悟。教师在设计一些训练题目时,应注意把握时效性,在让学生知晓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对训练题目的质疑思考,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

在设计相应的训练题目时,可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来关注他们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可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描述曾经见过的一处美丽景色,然后布置这样的练习题目:用一句话来表述你所见到的最美丽的景色。在阅读学习第5自然段时,教师可就作者进洞时的感受,设计练习题目:进洞前和进洞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内洞的景色有哪些特点?这样的发散性题目的训练,更能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

二、用本训练,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课堂练习需要一定的载体来支撑。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来优化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志和品质。

练习应紧紧围绕课程文本的特点来深化运用。对一些语言表达情深意浓的课文,可要求学生运用朗读的形式来感知,并设计一些读后感悟等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能够有思考、表达的空间;对语句优美,修辞运用丰富的课文,则宜鼓励学生通过模拟运用的练习来增强认知感受;对一些想象思维空间较大的课文,则宜采用拓展延伸训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升华认知想象。围绕文本来设计训练题目,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语言知识,真正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利用好文本来设计相应的训练题目,更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会合作》的教学中,教师可就“拉球离瓶口”的实验,设计一些训练题目:(1)假如你就是其中实验的学生,此时的心理活动怎样?(2)模拟演讲中提到的实验,可组成一个实验团队来完成上述任务。(3)通过这样的实验,你又有哪些收获?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目,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达运用平台。在运用好文本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拓宽想象思维,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来完成练习任务。

三、依生促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生是练习的主体,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的对象。从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应的训练题目,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潜能和兴趣。教师设计差异性的训练题目,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彼此之间学习的差异需求,找准学习的难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设计基础性训练,以此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有缓冲的空间。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可多设计富有选择性的训练题目,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运用知识。对于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则可采用拓展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兴趣特长,展开想象。学生可以是画画,可以是书面表达,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创新,设计出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以此来展示他们的语言学习才华。

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多设计一些富有选择性的训练题目,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训练内容,这不仅能够增强自信心,还能够培养他们不畏困难的良好学习品质,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知识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语文学习认知需要和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当堂练习,是教师发现问题和调整教学策略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教学中注重优化课程知识结构,设计富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训练题目,能够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