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例谈语文教学的情感对话
杂志文章正文
例谈语文教学的情感对话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0        返回列表

江苏海门市德胜小学(226100) 高 丹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领悟文章情感中感受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语文是一门极具情感色彩和人文精神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塑造出完美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技巧传授,还应该有足够的情感熏陶。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对话。

一、激情式导课——触发情感

情感是调动一个人情绪的最直接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在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语文课堂要想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有一个精彩而富有情感的课堂导入。而这样的导入是建立在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心设计上的。实践证明,一堂课如果能在导入阶段便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更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文情景中。

例如,在教学课文《雨后》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同学们感受过夏天的雨吗?想象一下,在燥热的天气席卷大地的时候,一场充满快乐与清凉的雨水降临了。我们看到雨水浇灭了艳阳,浇灭了一身的燥热,更看到我们的伙伴都来不及等雨完全停下来就迫不及待地冲到雨水中,欢笑着嬉戏。雨水溅湿了他们的裤脚,洗净了他们的脸蛋。这个景象是多么令人向往和欣喜啊!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向往走进课文,走进我们雨后的内心。

以上案例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激情的导语,扣准了文本的情感主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始就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促使他们产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冲动。可见,在阅读课上,导入环节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接下来学生的激情品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情式品读——融入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载体就是文本,学生只有在对文本充分地品读中才能有所感知和领悟。而读并不是盲目的读,而是在把握文本关键词基础上的有侧重的读。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形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情式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融入文本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课文《秋天》时,教师首先从课文的标题入手,将“秋天”两个字写到黑板正中央;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告诉我秋天是什么吗?你们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在文中有很多描写秋天美的词句和段落,把他们找出来细细品味。

生1:我心目中的秋天是金黄色的,漫山遍野,美不胜收。

生2:秋天应该是落叶飞扬的季节,所以我心中的秋天是满目哀伤的。

生3:秋天应该是喜庆的,因为它象征着丰收,是秋的收获。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每个人心目中的秋天都是不一样的。在文中,作者也将自己对秋天的感悟写了出来。你们觉得作者笔下的秋天和你们自己所想的秋天有什么区别呢?

生1:作者笔下的秋天比我所想到的更美,他不仅看到了秋的颜色,更有秋的味道和温度。

生2:作者笔下的秋天仿佛是一个孩子,调皮、欢乐、可爱、美丽……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充分抓住了文本的关键词“秋天”,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品读。这样,课堂上学生通过读秋、想秋、感受秋这三个层次与文本进行深入的情感对话。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秋天的美丽景色以及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情感式结课——延伸情感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语文教学也一样。一堂课除了需要精彩的导入和深刻的文本感受外,更需要一个充满情感的结束。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课文《谁的本领大》时,在课文结束时,我是这样小结的。

师:在本课中,最开始,风和太阳都觉得自己的本领更大,但通过几轮比试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1:风和太阳都有各自的本领,他们的本领都很大,其实是不需要比试的。

生2:他们最开始谁都不服谁,认为只有自己的本领最大,但通过比试才知道,其实对方的本领也不小。

生3:他们在比试中,知道了不是只有自己的本领才大,不应该瞧不起别人。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是擅长的一面,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他人的短处相比,反之也不能用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较,而是应该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在上述案例中,通过精彩的小结,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的深意,同时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更深更广的空间之中,触发出学生对课文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升了学生对人生的感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必须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要不断加强对语言的把控,从而成功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