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低段绘本阅读初探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低段绘本阅读初探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广西师范大学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班(541001) 郭 莉

绘本起源于西方,又可称为“图画书”,英文为“picture book”,在日本叫做“绘本”。“绘本”是童书的一种,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目前常见的绘本有文学性绘本和科普性绘本。优秀的儿童绘本是视觉的、语言的、审美的、教化的多重融合的结合。

一、 绘本研究的提出

在国外,绘本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出现了许多充满哲理与诗意的经典作品,如《爱心树》、《逃家小兔》、《彩色的乌鸦》等。在亲子阅读、幼儿教学、美术教学领域,绘本研究成为热门课题。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两地,绘本阅读纳入小学课程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在我们国内,人们对绘本的关注和研究在近年来台湾作家几米的绘本图册涌入并引领风潮后才逐渐开始,虽然起步晚,但令我们庆幸的是,目前国内部分儿童文学作家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都深刻认识到绘本研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如果将绘本引入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阅读、写话等方面,有可能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内容和范围,对学生的语言、想象、思维、情感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素质教育的本质。

二、 引入语文阅读的绘本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于识字量少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图文结合、简单易懂的绘本是最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读物。新西兰图书馆馆员多罗西·怀特在《关于孩子们的书》中曾说:“绘本读物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因此,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进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三、选择合适的绘本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孩子选择正确的读物是教育工作者特别重要的任务。从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出发,我们在为孩子们推荐阅读绘本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以儿童的视角为立足点,以儿童的阅读兴趣为目标,丰富儿童的心灵世界,关注儿童的阅读感受。选择优秀的绘本读物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具体分析。

(一)故事内容方面

故事的取材要贴近孩子的生活,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事情,但要有一些异于常态、常理、常情的变化,使儿童感到熟悉而奇特、新颖而有趣。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鲁拉鲁先生的院子》、《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等,这些读物都有可能让孩子们在平日生活遇到的种种问题、得到的种种感受在书中找到答案或得到共鸣。

(二)语言表达方面

故事的语言要浅显、具体、形象;句子单纯、短小、口语化;朗读时明快、活泼、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像《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里的语言生动活泼、简练有趣,是孩子们语言模仿的经典学本。

(三)图画表现方面

图画要富有视觉美,要恰当地运用色彩特指,比如小白兔、红狐狸、绿草、金色的阳光等,这样故事中的形象才会更鲜明,也更能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目前,许多优秀绘本中的图画部分,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材质,叙述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美。

如果对绘本还不是很熟悉和了解时,最简单的办法是先挑选经典的作品、大师的作品和获得过国际大奖的作品来推荐给学生。如世界著名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艾瑞·卡尔、大卫·香农的作品等;美国的艾迪克大奖和英国的凯特·格林纳威大奖中的获奖图画书,都可以推荐学生。

四、实施绘本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阅读环境是阅读活动的基本因素,它能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班级图书角放上绘本读物,资源共享,经常更新和推荐优秀的读本;二是为孩子提供阅读实践的榜样。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无论是对学生的意识还是行为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会自然地捧起书本。

(二)指导看图,教给方法

拿到一本绘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封面上的画通常是故事的精华。教师可以让孩子从书的封面上猜猜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发孩子的想象。翻过封面就是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环衬这一页时常被忽略,其实很多绘本都在环衬里藏着关于本书的小秘密。比如,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里的环衬就是爸爸妈妈的睡衣图案。接着,是扉页。扉页上的图画有时候就是绘本故事的序幕。阅读时若漏掉,读到的故事就不完整了。最后,就是绘本的正文部分了,一个个故事由此展开。

(三)动情导读,激发兴趣

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读的部分。可绘本的正文部分究竟是由教师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自己去读呢?无论是美国的儿童文学家崔利斯,还是日本的绘本阅读推广者松居直,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为儿童读故事。教师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声音把绘本表现出来时,绘本阅读的快乐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孩子阅读正文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急着说教,也不能不断地提问、说明,应该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智能。在教师给孩子读绘本时,也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看图画。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的天才,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看出成人料想不到的东西。在听我读《逃家小兔》时,当读到小兔子妈妈说的“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这一段时,一位小朋友一边盯着画上那只撑着伞在走钢索的大兔子,一边发出了自己的疑问:“兔子妈妈撑着伞怎么走钢索呢?它撑着伞怎么去接住兔宝宝呢?接住小兔子的时候伞不就掉下去了吗?”一连三个质疑都很有道理。我表扬了她,并给小朋友们讲了母爱的精神和马戏团表演的知识。学生们在发现问题和思考中,逐渐锻炼了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好奇好问的学习能力。

(四)看图品味,积累语言

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和简洁性的特点。绘本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多种方式:听老师读、反复朗读、讨论、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故事接龙、仿写等。不论是哪种学习形式,都应让孩子感受其语言的魅力,在开心阅读中积累语言。如在阅读《逃家小兔》时,教师可以抓住书中有特色的词、句、段,让孩子迁移仿写:

小兔子说:“如果你变成   ,我就变成    。”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    ,我就变成    。”

在仿写中,学生掌握了句子的规范表达,也体会到了兔妈妈的爱。

(五)想象补白,活跃思维

许多绘本在语言或情节上,留有一定的余地。简明的文字与细腻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教师在绘本阅读指导过程中,通过情节推理,让孩子猜想情节,既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可以让他们领悟故事的结构美、绘画美。如在《三只猪》里,当三只小猪坐着纸飞机飞起来的时候,有两个页面什么内容也没有。这其实不是空白页,它们分别是两个跨页图的大面积留白。把这四页连成一个画面,你就可以看出三只小猪在天上飞过了怎样长长的一段开心而又刺激的距离了!

(六)联系生活,感悟内涵

绘本的题材非常广泛,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孩子在阅读绘本时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并在与绘本的接触中扩充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社会规范,获得社会性发展。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描写了日本儿童小美第一次买东西的心理和生活体验。许多小读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开始尝试着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了。上街买东西的时候,他们心中自然有了小美的影子;当遇到同样的情景时,他们会更懂得如何坦然地应对。还有,如《爱心树》、《我的友情要出租》等很多绘本充满了爱和大巧若拙的哲理。阅读把快乐带给学生时,也把巨大的精神财富带给他们。这样,学生与绘本进行了心灵的对话,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情感、扩充了经验、健全了人格。

(七)拓展空间,家庭支持

现代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社区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熏陶,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有益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在绘本阅读中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如建议家长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物质的保障,为孩子建立书橱,经常带孩子逛书店,与孩子共读一本绘本,分享阅读的快乐等。

总之,绘本是低龄学生不可缺失的教学资源,有绘本的童年是有颜色的童年。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

养成了阅读习惯以及最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孩子,不一定是考试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幸福的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孩子。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