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引导学生个性品读文本四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引导学生个性品读文本四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7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镇丹凤小学(226600) 孙美华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上指出,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活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代替学生的活动,制约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推动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呢?

一、巧抓文本关键词,引导个性化理解

个性化阅读不是不管不顾的阅读,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的自主阅读,特别是在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更需要教师的帮扶,要有效地指导孩子们的阅读方法。指点孩子们进行个性化阅读,要引导他们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品读,在字斟句酌中,丰富对文字的个性化理解,提高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例如,《望月》一文第二段“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一句,作者把静态的月亮和月光以动态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加体现出夜的宁静、月光的美。教学时,我抓住“吐洒”这个关键词引导孩子们展开品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读了这一段后,有什么感觉?

生:太美了,在我的脑海中好像就有这么一幅美丽的月夜图!

师:你觉得哪个词让你印象最深刻?

生:吐洒。

师:“吐洒”是动词,放在这一句里,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1:我好像看到月亮像一个美丽的仙子,把柔美的月光轻轻地播撒到大地上。

生2: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写法,把月亮写活了,好像月亮有生命了。

生3:我从这里得到启发,描写一样东西要把动态的写成静态的,静态的写成动态的,这样让人感觉更形象。

师:太好了,你们说得真好!

在这一片段中,我引导孩子们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大胆地想象、品味,形成他们个性化的感悟。在这样的品读中,孩子们增加了对文字的理解,从阅读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发展了他们的语感,实现了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巧用文本关键段,引导个性化探究

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还要抓住关键段落,让学生在对全文阅读的基础上,解读关键段在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品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指导,既培养孩子们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也提高他们对文章表达方法、写作技巧等的认识。教师要注意在方法指导的同时,引导孩子们自主地进行探究,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培养他们问题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莫高窟》一文的2—4自然段是对莫高窟的集中描述,为我们展示了莫高窟的巨大成就以及对莫高窟被侵略者破坏后的遗憾。在品读教学中,我抓住这三段指导孩子们开展个性化品读。

(1)首先阅读课文,特别是重点阅读描写飞天的排比句,产生对彩塑、壁画、藏经洞的形象感知,让孩子们想象莫高窟的辉煌成就。

(2)以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直观感受精妙的彩塑、瑰丽的壁画、栩栩如生的飞天,还有空洞洞的藏经洞。

(3)畅谈想法。学了课文后,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对莫高窟的想法。

有的学生赞叹莫高窟的成就,说:我国古人的智慧真是让我们佩服和感到无比的自豪;有的学生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慨,说:侵略者自己没有就强抢,这跟强盗有什么区别,真是让人气愤,当时的政府真是没用;有的学生总结历史的教训,说: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能让祖国再受到他人的侵略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很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从集中反映文本内容的关键段入手,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形成对文本的把握;同时,通过让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宽阅读理解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三、巧用文本意境处,引导个性化想象

文本的意境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形象。优美、深远的意境是文章引人入胜,使读者欲罢不能的魅力所在。文本的意境不是从字面上就直接能看得出来的,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语感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在反复的品读中才能感悟到。对文本中这种深远的意境,教师要指导孩子们领悟的方法,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发挥想象,通过思维进入文本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槐乡五月》一文,在文章第一段,给人描写了又香、又甜,而且是一片白茫茫的槐乡世界,展示了一种令人陶醉的意境。在阅读中,我是这样引导的: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获得对文章的初步了解;然后,引导学生从远到近感受文章描绘的槐乡世界:远看是白茫茫的一片,近看是一个个白色的花球、一支支槐花竞相开放的热闹情景;接着,引导孩子们用感官去感受槐乡的美:看到了满眼的白色世界,听到了蜜蜂的“嗡嗡”声,闻到了散发着清香的槐花、香喷喷的槐花饭。通过这样的感悟,学生不自觉地在头脑中构建了优美的槐乡情景,仿佛身临其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透过字面,孩子们进入了文章创设的意境,获得了快乐的感受。

在这一片段中,我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了引领,使他们学会如何在阅读中进入文本的意境,学会阅读,体验意境的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孩子们的独特体验,而是进行方法指导。因此,他们体验到的意境是建立在自己理解上的个性化的感受。

四、巧用文本情感处,引导个性化对话

文章最引人之处就在于它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感情。感情往往是一篇美文架构的主线。在阅读中,读者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阅读快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孩子们进入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产生自己丰富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这样,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让他们在快乐的情感交流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例如,《将相和》一文,以赵王、蔺相如和廉颇君臣将相之间的关系为线索,围绕他们之间的君臣和睦、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情节展开,感情色彩相当浓厚。为了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这样的情感,我进行了以下的引导。首先让孩子们阅读全文,形成整体感知;然后设问:在文中,最让你佩服的是谁,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后,学生开始回答。

生1:我最佩服的是蔺相如。虽然他是一位文官,读书人,但是他比将军更勇敢,不怕牺牲,有勇有谋,对外他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对内他认识到将相团结的重要性,维护了与将军的团结,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生2:我还是喜欢廉颇。他手握军权,但是粗中有细,做事很有分寸,知错能改,这样的人很难得。

生3:我觉得在文中,最厉害的应该是赵王。他在用人上,谁有本事就用谁,他能相信自己的臣子,是位难得的明君。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看问题的观点很独特。确实当时赵国在实力上不如秦国,但是正是因为依靠他们君臣将相的齐心协力,才使秦国不能轻易灭了赵国。可见,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在这节课,我通过引导,让孩子们从文本的思想情感角度,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交流,获得独特的体验。这样的学习,不仅使他们主动地接受文本中的正确观念,实现情感的熏陶,而且在大胆的想象、发散思维的品读中,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真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开展个性化阅读搭建平台,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