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利用绘本阅读课程,培养孩子语文素养
杂志文章正文
利用绘本阅读课程,培养孩子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00)余霞

[摘要]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低年级开设绘本阅读,在阅读故事、欣赏图画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在交流、讨论中让学生学会交往,大胆地展示自己,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绘本阅读语文素养听说读写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9-033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它们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我校在低年级开展了绘本阅读教学,希望能通过绘本阅读,真正做好起步阶段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要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丰富的词汇。”这值得我们从事母语教育的教师好好思考。

(一)目的听

在听的过程中,教师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这样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如,读绘本《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时,提问: “你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查理安排罗拉吃晚饭吗?”在听故事中提出一个个问题,使孩子们积极思考,逐步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二)欣赏听

松居直认为:“对于所有孩子来说,图画书不是用来读的书,它是请别人读,而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他一直倡导父母给孩子阅读图画书,因为书是传递亲情的桥梁。中午的课外阅读时间,我会安排一天给孩子们阅读绘本。此时,阅读的形式就是让孩子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坐着,静静地聆听我给他们读故事,没有附加任何任务。这时,听的氛围是轻松、愉悦的。

(三)专注听

我校每周开设一节《阅读与演讲》课。为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的时候我会在讲述故事时设下悬念,让孩子在聆听的时候能一直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一次在和孩子们讲《我的妈妈真麻烦》这个故事时,一开始我就对孩子们说:“这个小朋友竟然说自己妈妈是个‘麻烦’的人,你们想听听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吗?”孩子们大声地回答我:“想。”于是在整个故事的讲述中,孩子们都认真地听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使用最多的交际手段。小学阶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话,积极地表达,善于表达,以提高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是阅读与演讲课的重点。

(一)猜想性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猜想性说”是我运用最多的说的形式之一。

1.看题目猜主要内容。

很多绘本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猜想的主题。如,《布鲁姆博士搞不懂》一书,可以让孩子猜猜布鲁姆博士搞不懂什么;《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则可以让学生猜猜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可以做什么。记得有一次和孩子们讲《坏》这个故事时,我先让孩子猜猜贝贝熊会有哪些坏习惯。孩子们积极地回答。我立即肯定了他们的猜想,然后再让孩子围绕不讲卫生这个内容进行猜想。经过提示,他们知道了故事大概讲述一个怎样的内容。

2.从中间猜想绘本内容。

如果说看题目进行猜想是对整个故事总体把握的话,那么从中间猜想绘本则是把一个一个可能连起来变成完整的故事。在和孩子们讲《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次次让他们猜想大兔子面对小兔子的回答时会怎么说、怎么做。刚开始时,孩子们还不能理解大兔子的行为。可是三次对话后,聪明的孩子就找出了他们对话中的特点,那就是大兔子每次总是在小兔子爱的表达中更进一层地表达自己对小兔子的爱。这样到第四部分的时候,当小兔子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很多孩子就猜出来大兔子一定会比小兔子跳得更高,然后也会对小兔子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

(二)补充性说

句子就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低年级学生因为自身语言表达的不完整性,导致总是无法合理、有序、准确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对回答不完整的内容进行补充,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训练形式。

通常遇到没有全面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这样提示他们:“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你对他的话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呢?”“你还想对他刚才的回答补充什么呢?”这样孩子们就又开始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复述性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是:“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复述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重要训练手段。复述性说是听完绘本故事以后,让学生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每次讲完一个故事后,如果时间充裕,我会让一位孩子进行复述故事。同时,要求孩子回家以后,把今天听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很多孩子都能在回家后复述故事给父母听,并得到父母的夸奖。因此,每次在学校听到的故事,他们回家后都乐意讲给父母听。

三、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的教学明确提出这样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可见,学会阅读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能力。

(一)全班合作读

每周,我们都开设一节阅读与演讲课,就是专门进行全班性的绘本阅读。班级中部分孩子积累的语言文字很多,慢慢地他们可以进行独立的阅读。于是,对一些文字简单的绘本故事,我会让一些孩子来读读故事。这样通过这页你读,那页他读的形式,激发起学生依靠自身能力阅读的兴趣。

(二)小组自由读

每当学完一本绘本后,我会留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小组自由读。有时候会把刚学习的绘本进行一遍完整的阅读,有的时候会阅读一本同一系列的绘本。我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一起阅读这些绘本故事,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精美的绘本作业《小精灵的绘本》,每周根据所学的绘本和孩子们的生活完成绘本作业,并评选出优秀绘本作业,上传到“精灵网”,以激发孩子创作绘本的兴趣。每周一次的绘本作业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写话能力。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孩子们就开始独立创作自己的绘本。在二年级的小朋友中,现在悄悄地掀起了原创绘本热。目前,我们已收集到了近100本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创作的绘本作品,其中有一些绘本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令人惊叹不已。学校已经选出一部分优秀绘本汇编成书。这样,二年级孩子的写话能力提高很快。

如今,绘本课程已经成为孩子最喜爱的课程。阅读与演讲课上孩子们一个个眼睛发亮、小脸通红、情绪高涨,绘本课堂成为孩子们自主创作、自由表达、尽情展示的智慧天地,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