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低吟浅诵悟理趣,教出宋诗筋骨来——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教学为例
杂志文章正文
低吟浅诵悟理趣,教出宋诗筋骨来——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8        返回列表

江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24001) 袁悦华

[摘 要]宋诗的教学要引领学生感悟宋诗的理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音调等,体味古诗情感,把握其意境和理趣;同时通过对比,论异同,加深体会;联系已学旧诗,举一反三,领悟宋诗的理趣特征,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领悟宋诗的理趣,有效落实拓展,提升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

[关键词]宋诗 理趣 诵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75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古诗两首》收录了《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这两首诗都是宋诗中颇有成就的说理诗,前者出自宋代理学大家朱熹之手,后者由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作,两人都借助诗歌这一载体,写出自己对读书、学习的感悟,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古诗意境,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诗意,借此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这是教学中我所关注的重点。趣是宋诗教学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感受其情,才能领悟其理,情理相依,感受诗中的志趣。

一、诵读品理趣,水到渠成

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音调等,体味古诗情感,把握其意境和理趣,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展开反复诵读的课堂环节,从三个层次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第一个层次是读准字音,把握句读和节奏;第二个层次则读出理解,感知诗意;第三个层次感受诗韵,层层推进,想象画面意境,领悟理趣。

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我先让学生借助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描绘的半亩方塘的景色,感悟诗中的意境之美,进而引导学生质疑文题:为什么叫观书?明明是说池塘的水,为何谈的是读书感受?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我让学生抓住“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句中的“躬行”进行反复诵读,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议题,使其理解句子的含义,品读古诗的理趣所在,为进入古诗整体解读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对比解理趣,深入浅出

《观书有感》和《冬夜读书示子聿》两首宋诗虽然同为说理诗,同是针对读书学习生发的感悟,但两首诗在对古诗理趣的表达方面却各有侧重,也各有千秋。显然,将两首同题材同主题的宋诗安排在一起,是想通过两首古诗在同一板块中的构建,借助整体有序的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由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对比辨析的方法,带领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有效整合,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古诗语言风格的感受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宋诗风格的把握。我让学生思考:两首歌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观书有感》的表达方式是借用比喻,将池塘中的活水与读书后获得的灵感进行形象阐释,揭示出读书的真谛,充分体现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说理含蓄有趣、睿智深邃的诗作风格。而《冬夜读书示子聿》则借用古人读书的事例进行阐释,说理方式通俗易懂,直白浅显。

通过两首宋诗的比对辨析,学生在古诗资源的整合中深入浅出,逐步体会并理解到,不同的说理方式会呈现不同的情趣,并由此感知到宋诗的理趣所在。

三、旧诗悟理趣,举一反三

学生对宋诗的理趣感知停留在粗浅的层面,此时还需要从形式到内容两方面进行加强,促进学生古诗阅读能力的提升,使其举一反三,领悟更多宋诗的理趣特征,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领悟宋诗的理趣,有效落实拓展,提升古诗学习能力。

我将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苏轼名作《题西林壁》当做唤醒旧知的一个载体,让学生借用宋诗说理的方法,解读宋诗的理趣:“思考一下,《题西林壁》说明了什么道理?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个道理的?”在对宋诗理趣的建构把握中,学生对《题西林壁》有了新的感知和领悟,认为这首宋诗讲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发现不同的人生格局。文中对这一哲理的阐释,是借助对庐山真面目的真实观察自然生发出来的感悟,这一说理方式睿智透彻。”

通过对曾经学过的旧诗的再解读和再认知,学生领悟到宋诗说理形式的不同,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反刍的过程,也是对旧知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毋庸置疑,对宋诗的理趣挖掘,是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古诗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背诵多少诗歌,而是能够从理趣上理解多少,感知多少。这样一个过程就需要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渡,如先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感知理趣所在;然后通过比对辨析,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理趣所在;最后则通过激活旧知,进行巩固运用,使学生举一反三领悟理趣所在,并由此进行拓展。当然,对古诗教学空间的拓展把握,无论是从哪个层面,把握古诗教学的诗味,带领学生领会诗味,这都是课堂必须的,也是根本所在。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