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例谈高年级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例谈高年级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江苏大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224100) 夏钰苏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做到:吃透文本,把握朗读基调;体验揣摩,读出个性感悟;示范引路,潜移默化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61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读,则功莫大焉。”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都比较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明显欠缺,致使学生的朗读缺少真情实感,朗读水平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么,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指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吃透文本,把握朗读基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有的淡淡抒情;有的激情洋溢;有的富含哲理……要想让学生朗读课文时带有感情,教师就要在备课时吃透文本,深入与文本对话,做到知其境,懂其心,理其意,把握好文本的朗读基调,使学生能够“酝酿情感,蓄势待发”,提前进入“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状态,进而读出真情实感来。

如对于苏教版教材中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类儿童诗来说,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欢快的;对于《我们爱你啊!中国》《长江之歌》这些诗歌来说,朗读时的基调应该是高亢的,是充满赞美的。不同的文章朗读基调不同,在朗读课文之前,只有沉入文本,仔细钻研,把握朗读基调,才能读出真情实感。阅读教学时,如果没有把握好朗读基调,那么无论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多么精彩,都不能称之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最后的姿势》一课时,为了突出地震到来时谭老师的英勇事迹,在教学时,注重造势,语言响亮,生怕学生漏掉一个谭老师的点滴行为,这显然与文本所要表现的朗读基调是不符的,学生也很难读出真情实感。其实,对于这样的文章,朗读基调的定位应该是沉痛的、悲伤的、怀念的,只有把准朗读基调,才能读出真情实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体验揣摩,读出个性感悟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体验也不尽相同,要想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就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参与,让学生自然地融入文本中,这样才能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爱之链》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进而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采取了换位体验的教学方法:“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在路边求助的老妇人,你是乔伊,你工作的工厂倒闭了,你失业了,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非常烦躁不安。”“凄凉。”“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再加上此时天公也不作美,还下着雪,有人向你求助,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愿搭理。”“我自己还一肚子气无处撒呢?”……“可是乔伊是如何做的呢?”就这样,通过体验,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乔伊品格的崇高与伟大。在充分体验揣摩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读出了真情实感,而且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走进作者内心,教师采用了体验朗读的教学方式,如此一来,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朗读起文章来就更投入,也更有感情了。

三、示范引路,潜移默化影响

在低年级的时候,教师常常采取范读的教学方式,但是,到了高年级以后,许多教师就不再重视范读了,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其实,学生不管年龄有多大,他们毕竟是学生。当学生反复朗读仍然难以达到目标要求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教学时机,露上一手。此时,教师的范读将更具“现场感”,教师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文中有几处彭德怀的语言描写:“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我吃不下,端开!”……由于课文描写的年代距离学生的现代生活较为久远,学生缺乏具体的感受,在朗读这些句子时总有些装腔作势,读不出那种自然发火的感觉来。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学生反复读但仍然读不出味道来的句子范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出了什么。通过对比,有学生说:“从老师的范读中听出了严肃、认真,不像开玩笑。”有学生说:“听出了老师的心理很难过。”此时,我再让学生朗读,他们的感受就不一样了。

教师在学生朗读的困难处进行范读。这样教学,帮助学生把握了朗读的语气、语调与情感,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把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长此以往,在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品味感悟也必将水到渠成,进而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