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磨课,引领教师走出迷途
杂志文章正文
磨课,引领教师走出迷途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9        返回列表

重庆市南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408400) 罗晓敏

[摘 要]“磨课”,那采用一定的手段反复修正、完善、优化学科课堂教学。揣摩文本,品文悟情;研磨目标,准确定位;琢磨教法,顺学而导;打磨细节,精益求精都是磨课的基本策略。磨课,让课堂渐入佳境,让教师教得轻轻松松、有声有色,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

[关键词]教学现象 磨课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30

《现代汉语词典》对“磨”解释为: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对“课”解释为:有计划的分段教学。“磨课”,即采用一定的手段反复修正、完善、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磨课,磨什么?怎么磨?如何有效磨?笔者认为,揣摩文本、研磨目标、琢磨教法、打磨细节,都是磨课的基本内容。下面针对一些典型的教学现象,谈谈我的磨课心得。

现象一:文本解读浅尝辄止

目前,一线的常规课堂中,依然有“即兴备课”——不肯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农村小学,一个教师教两个班,或一个教师教语数两科,用教师的话说“没有时间备课”。上课铃声响起,教师才拿上教参与教材,匆忙地跑进教室。在布置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同时,教师开始在讲台上“临时抱佛脚”。浏览一遍课文便是解读教材。这样,教师不了解作者、背景,也不关注编者意图,更不思考文本的深刻含义。

对策:揣摩文本,品文悟情

潜心解读文本,真教语文,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磨课时深入钻研文本非常有必要。如,《沙漠玫瑰》一文的最后一句:“我们赞美它,是因为它蕴藏着绿色的生命!”磨课时,可考虑抓两个关键词“绿色”“生命”进行教学。以“绿色”为例。在第二、第三自然段,关注“一把枯草”“有一点绿的感觉”“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针的绿色”“核心的绿意往外扩展” “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等词句,体会绿色的层层舒展、扩张。作者多次对“绿色”的描述,如果没有细心观察,没有关注、关爱,哪来那么精准、细致、精确的描写?又如,研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可通过抓“扑”字来引导学生品味肖复兴笔下的爬山虎。在充分品读带“扑”的句子后,可引导学生将“扑”字换为“映”“进”“跳”“闯”等,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这样的研读、预设贴近文本、贴近语言文字,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揣摩文本、品文悟情。

现象二:目标定位偏离轨道

“生搬硬套大道理”“贴膏药似的喧宾夺主”等舍本逐末、顾此失彼的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也很常见。不少教师背离语文的本来含义,将语文教学变成“四不像”。如,教学《将相和》,极易上成历史课,分析历史背景,纠结故事情节;也容易上成思品课,学习蔺相如的聪明机智、廉颇的知错就改。这样的目标定位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

对策:研磨目标,准确定位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恢复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说语写文,学习语文。”在平常的备课、磨课中,应力求聚焦学习目标,把“语文”二字牢记心间。《将相和》这一课节选自历史名著,时代背景复杂,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教学这个历史故事,我们不仅应关注故事本身跌宕的情节,还应关注它言语表达上的特色以及言语背后所承载的古人智慧。因此,在潜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把握学情及第三学段的特点,大胆取舍,凸显重点,制定明晰的教学目标。正因为这篇课文一读就懂,教学时可以删繁就简,将目标聚焦到“加小标题,能讲故事”,把学习重点锁定为“感受蔺相如在特定环境中使用假设句式所彰显的言语智慧及个性特点”,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语文习惯和提高语文能力为己任。

现象三:教法理念安常习故

小学语文课堂教法单一、理念落后,教学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现象仍然极为普遍。如,识字教学中“自学生字词——开火车检测——读生字词”,阅读教学中“揭题质疑——读文思考——讨论汇报”,习作教学中“揭示题目——范文引路——模仿写作”等落后的老三篇教学方式占据课堂的绝大比例。

对策:琢磨教法,顺学而导

清代文学家唐彪曾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写文章是这样,课堂亦是如此。好课是可以设计出来的。因为,当执教者环节清晰、心中明了,教学效果就会不可言喻的。教学中,如果能设置精巧的教学流程,选准突破难点的策略,利用巧言妙语来迁移过渡,就能体现教师独有的教学智慧。如,对《天鹅的故事》一文的磨课过程。首先,巧设流程,简约而不简单。通过磨课研讨,确定教学从四个环节着手:激趣引入——自主合作——展示交流——深化拓展。在相对集中检测学生预习的前提下,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概括主要内容;然后再自读批注,合作交流,朗读体验,感悟想象;最后拓展深化。这样的教学结构简约,层次清楚明白;教学流程貌似简洁实则厚重,看似简约却不简单。其次,方法引领,多样而不繁杂。学法引导贯穿始终:一是检测生字词时有“积累词语归纳法”,二是概括主要内容时有“点明题目扩展法”,三是自主学习时有“读写批注交流法”,四是小组合作时有“优秀小组评价法”,五是交流展示时有“引读体验想象法”,六是读练结合时有“解说回忆补写法”等。这个过程处处不失方法引领,处处都有铺路搭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学会学习。

现象四:课堂细节不以为然

教师在模范书写、示范引领、规范引导等方面不够重视,忽视课堂教学的细节。不良习惯的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学生在言语习得的路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手掌直接当黑板擦用。有一个教师在教学时,将“廷”字误写为“延”字。学生指出后,教师用手掌直接在黑板上擦掉,再重新写上。二是课件中符号、字体不规范。如,将汉语拼音“bā”写为“bā”,标点符号“1.”写为“1、”等。三是对学生的不恰当用语,教师未置可否。比如,学生说:“我的耳朵,好像一片叶子。”教师缺少一句“通常情况下耳朵有两片哟,这句话改一改会更准确”这样的恰当引导。

对策:打磨细节,精益求精

课堂教学中,对师生间的话语、行为以及交流互动等细节的精心打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细节出品质。在磨课时,提出恰当的建议,给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教学细节。如,时刻提醒学生坐姿“看谁最端正”“别将坐椅晃动”,口中常念执笔姿势儿歌“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发现唱读现象立即纠正;杜绝无效提问:“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想读吗?”“能不能记一下?”细节出精彩。可提醒教师基于学情指导,凸显学生本位,尊重不同起点、不同个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如,读文充分,梳理概括;让学足够,自主讨论;学以致用,在表达交流中提升言语智慧。磨课时,打磨细节,精益求精,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渗透细节育人的理念,让习惯成自然,这样教学艺术也自然天成。

总之,在磨课中,可以引导教师揣摩文本,研磨目标,琢磨教法,打磨细节。磨课,让课堂渐入佳境,让教师教得轻轻松松、有声有色,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愿磨一课带多课,磨一人带一群,引领教师走出迷途,最终华丽蜕变、破茧成蝶。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