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背诵变得轻松有趣
杂志文章正文
让背诵变得轻松有趣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小学(225123) 张兴妹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个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处于理解和运用之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背诵积累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前提,掌握背诵方法是途径。教学中,可让学生比一比,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可扶一扶,让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背诵兴趣更强了,背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背诵 有趣 高效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18

语文教学是一个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培养情感、发展思维等目标的落实寓于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处于理解和运用之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背诵优秀诗文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背诵优秀诗文提出了明确的量的要求,可见积累的重要性。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实施者、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责无旁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把背诵当作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一点都不指导,不仅影响积累的效果,而且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背诵方法,死记硬背,遗忘特别快。教学中,我转变观念,在课堂进行背诵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比一比,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爱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往往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特定的情绪体验。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就会更活跃,学习上就能事半功倍。无论如何,背诵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提高背诵积累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前提。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背诵比赛,采用加星、奖励等方式,调动孩子背诵的积极性。比赛形式一般分两种:一是学生与学生比,二是学生与老师比。第一种形式的比赛已经常态化了。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开展这项活动。如,学习《望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背诵写月亮的诗,看哪个组背诵得多。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兴趣盎然。获胜者兴高采烈,落后者后悔不已。于是,我及时教育孩子平时要注意积累,不要到用的时候才后悔;同时鼓励他们亡羊补牢,课后要抓紧时间补救。第二种只安排在背诵难度较大的课文或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不高时。根据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比较困难。于是,我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抑扬顿挫地背一些段落给学生听,学生在惊讶的同时跃跃欲试。看着学生专心致志背诵的情景,我十分开心。不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老师之间比赛,每次比赛的获胜者都会流露出极大的满足感,尤其是胜过了老师的那些学生,他们更是喜不自禁。我想方设法让尽量多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定期在班级评比“诵读小明星”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除了比背诵,我还引导学生比运用。积累的目的是运用。因此,让学生从运用中体会到背诵的意义,可以反过来提高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文时,我鼓励学生用上背下来的好词好句,甚至是整个段落。对于大胆运用的我都予以表扬,对运用恰当的我让学生抄下来作为优秀作业,进行展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背诵,享受着背诵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扶一扶,教给方法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都保持不了多久,背诵也是这样。如果教师不采取有效措施,时间一长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在学生有所倦怠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教给他们背诵的方法。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训练学生背诵。渐渐地,学生也摸索出背诵文章的方法。这样,他们背诵兴趣增强了,背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看图背

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插图直观形象,具有很多功能。借助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苏教版教材图文并茂,有些插图就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生命的壮歌》《黄山奇松》等。背诵这类课文,我就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插图。教学《生命的壮歌——生命桥》一文,我引导学生看图,先想羚羊为何要跳过山崖,再具体说说老羚羊是怎样帮助年轻羚羊跳过山崖的,最后背诵一队队羚羊跳过山崖的部分。由于图画直观形象,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反复练习,学生一般都能看着插图把课文背出来。熟练背诵以后,即使去掉图画,学生的眼前也似乎有一幅图。这样画面成为他们记忆的凭借。《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配的插图把整首词的意境都描绘出来。词中的环境和人物,图画都展现出来。学生图文对照,读几遍就能背诵下来。这里,图画起到很好的辅助背诵作用。

(二)表演背

所谓课堂表演,就是把课文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它形式自由,方法灵活,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表演和背诵本来关系不大,许多值得背诵的诗文也不适合表演。但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我尝试着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效果不错。指导学生背诵《珍珠鸟》一文时,我请几名学生来演示一下珍珠鸟的活动过程。他们表演了小珍珠鸟先怎样,然后怎样,再怎样,后来又怎样等一系列有趣的动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和学生一边模仿小鸟的动作、神情,一边读书背诵,轻松地记住了小家伙的活动过程。学生告诉我,在背诵时,如果他有几句话记不清,只要想到课上表演的情景就会慢慢地想起来。

(三)列提纲背

对于结构复杂的文章,背诵前可以先列好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背诵。这样,学生不仅能较快地背诵课文的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比如,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我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先列出提纲:①宋庆龄舍不得故居前的两棵樟树;②樟树的样子;③樟树不招虫;④来参观故居的人们也喜欢这两棵樟树。然后,要求学生对照提纲熟读成诵。提纲框架牢牢印在学生心中,背诵时他们就不会丢三落四。背诵比较复杂的段落,列提纲也能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这种提纲,可以是梳理出来的段落层次,也可以是一些关键的词语。

(四)填空式背

填空式背诵因为提示了内容的主干,相对于选择、判断要简单得多,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当遇到一些内容、句子比较相似的文段时,可以使用填空式帮助孩子进行区别记忆。如《二泉映月》的第五自然段:起初,琴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________,在怀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旋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 。月光照水,_____________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爱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爱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借助填空的提醒,很快建立了内容的框架结构,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整个自然段的内容。

(五)用多媒体辅助背

多媒体课件因为融入了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形象,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恰当使用,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指导学生背诵《少年王冕》一文雨后荷塘美景这一段,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整个雨后的美景——哗啦啦一阵大雨之后,天空中依次出现黑云边上镶着白云图、阳光照着湖水图、山上雾气岩石图、山下树木青翠欲滴图、荷花上雨水点点图、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图。学生对照文字,结合动态图,一会儿工夫,就记住了整个段落。同样背诵《大江保卫战》一课中战士们勇救群众这一段,学生结合映象画面背诵,很快就背下来了。这种利用多种感官记忆的方法,不光记得快,还记得牢。

(六)发挥想象背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想象力的作用是可以使人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自由,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在指导背诵时,我常常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面,建立起自己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关系,想象自己就是文章的作者,自己就是文中的“我”,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在背诵《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冰心,在颐和园看到了怎样的海棠花、怎样活泼的孩子,想想孩子和花儿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仿佛就在游览颐和园,觉得非常有趣。他们读着,想着,游览着,快乐着。在想的过程,他们记住了文章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培养。

当然,指导背诵的方法有很多,同时任何方法都要因人而异。因此,我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背诵。我经常启发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背诵,还常常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体会。《灰椋鸟》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较长,有些学生望而生畏。但是,有几个学生还是能在课堂上背诵出来。其中一个学生采用逐段突破、先零后整的策略,科学有效。

苏教版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文比较多,有些篇幅很长,教学有一定难度。充分认识到背诵训练的重大意义,因此在课堂上,我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让学生练习,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在背诵训练的过程中,我还注意不断地进行语感、情感、美感的熏陶感染,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背诵不是死记硬背的苦差事,而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需要、一种美的欣赏、更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这样,孩子不但不怕背书,而且还渐渐地喜欢上了背书。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