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论精致语文教学中学生言语生命的评价
杂志文章正文
论精致语文教学中学生言语生命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7        返回列表

江苏太仓市明德小学(215431)程静川

[摘要]言语生命的形成既是学生切身的体验、感知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精神创造、心灵成长的过程。它形成的复杂性造成了评价的模糊性。要评价学生的言语生命,就要从学生的言语感知、言语表现和言语创造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言语表现,以彰显学生的言语生命状态。

[关键词]精致语文言语生命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1-020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学生对言语的切身体验和认识,产生言语依赖和感悟,形成审美意识,进行精神创造和文化传承,从而逐渐具备言语生命意识的过程。可见,言语生命的形成既是学生切身的体验、感知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精神创造、心灵成长的过程。言语生命形成的复杂性造成学生言语生命虽充满生命力却始终保持着“天生的浪漫”,更造成了评价的模糊性。精致语文教学对学生言语生命状态进行探讨,提出了以下评价要素。

一、言语感知:聆听和阅读——言语生命的内隐

言语感知是从对言语刺激信号的确认和加工到最后理解言语内容和言语意义的过程。这是学生言语生命的内隐。

(一)会听

精致语文认为教学是一种以言语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活动,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形成对文本的理解。在对话过程中,听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言语意义的认识和内化。因此,听的效率的高低,接受信息的多少,理解内容的深浅直接反映出学生言语思维的敏锐程度。这是评价学生言语感知能力的重要依据。如,对苏教版低年级的词串教学,学生刚开始朗读时往往读不出节奏,没有韵律感。此时,教师适时进行示范朗读,学生通过听对教师言语进行感知、理解、模仿。再读词串时,言语感知敏锐的学生就能模仿教师的样子,读得抑扬顿挫。可见,是否会听是学生言语生命非常重要的内显因素,是评价学生言语生命的重要依据。

(二)会读

会读指能读懂一段话、一篇文章乃至一本书。精致语文认为,阅读质量是评价学生言语生命状态的要素之一,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1.朗读。朗读是默读的基础,是阅读教学评价的重点,更是衡量学生言语生命状态的重要依据。为何同样一篇文章,有的学生拿到手中就能读得朗朗上口,入情入境,而有的学生却连起码的顺畅也做不到呢?这里就涉及学生言语表现欲、主体创造力、言语能动性等多方面的言语综合因素。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很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会读成:“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透过这一句话的朗读,学生言语生命的状态就可见一斑。

2.理解。理解信息指的是阅读后,能否从阅读的资料中正确地解释信息的意义。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让我们放下,她自己来挑”一句,学生通读全文后,对“重担”的理解应不仅仅是“肩上的担子”,更是“母亲肩负的生活重担”。这就是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之一。精致语文认为,能否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经验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能否对文章内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总结,能否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等,是评价学生言语能力的具体要素。

3.思考和判断。思考和判断是指对所阅读的文本能否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与所读内容相联结,通过分析、判断、综合,形成自己观点的言语感知过程。比如,学习《哪吒闹海》后,让学生说说哪吒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学习《猴子种果树》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产生什么感想等。因此,精致语文认为评价学生阅读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可以从对人物形象感知的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考量。这是学生言语意识、言语智慧乃至言语信仰的综合表现,是从学生鲜活自由的内在生命中生长和绽放出来的绚丽的花朵。

二、言语表现:口语和写作——言语生命的外显

言语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这是学生言语生命状态的外显。

(一)口头表达

口头表达是小学阶段常用的课堂交流方式。当学生对外界事物感兴趣、情感受到冲击或对内容有所触动时,他们首选的表达方式就是口头语言。因此,口头表达是评价学生言语生命状态的不可或缺的要素。精致语文认为,在课堂中学生能进行积极的言语思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并且能调动语言进行合理表达,这固然是学生言语生命的彰显,但他们在表达过程中能与文本对话、与同伴碰撞、与教师互动,让言语表现在言语对话和情感交流中相互激荡、不断丰满、彰显个性,更是学生言语生命的绽放。

(二)书面表达

作文就是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习作是学生言语生命呈现出的另一道风景。精致语文教学认为,考量学生习作的言语生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1.主题思想。当一篇文章成为学生言语表达欲望的宣泄口时,我们从是否能表达出学生的真情实感、选择的主题是否有意义等方面衡量学生言语生命的状态。

2.文章结构。清晰的文章结构不但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意思,更加能体现出作者的逻辑组织能力。言语的逻辑组织能力要求学生从整体考虑,有取舍有详略。这是学生言语悟性的体现,是评价学生言语生命的要素。

3.文章风格。文章的风格既体现在内容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形式方面。只有加强作者多方面的修养,才能形成独特新颖的文章风格。

三、言语创造:探究和审美——言语生命的彰显

学生的言语生命是否得到彰显还要看学生是否通过主动探究和审美体验将自己的思想融入言语中,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意志。这是学生言语创造的形成,是学生言语生命彰显。

(一)言语探究

精致语文认为,对学生言语探究的评价应该从注重言语表现、把握言语细节、关注言语空白等方面考量。

1.注重言语表现。有的文章只陈述事实,不发表看法。对这类文章的品读,学生就要调动主观情感进行言语创造。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能考量学生的言语探究能力。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只有描写,没有评价,但人物的性情、气质、模样甚至声音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学生如果能从课文描述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那说明学生的言语生命达到了自觉与圆满的境地。

2.把握言语细节。文章的情感密码都藏在细节之中。优秀的作家在描写时从来不会放过对细节的描写。学生言语探究的能力体现在言语细节的把握上。如,《爱如茉莉》文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体现了父母之间的真爱。学生是否能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抓住细节的方法,明白“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是学生是否进行言语探究的表现。

3.关注言语空白。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留有“空白点”。这是引发学生想象、激活思维,产生对作品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契机。因此,利用课文空白点也可以对学生言语探究的能力进行评价。如,教学《二泉映月》,让学生对“卖艺度日”这个空白点进行言语创造,可以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就可以评价学生的言语探究能力。

(二)言语审美

言语具有感性之美、悟性之美和灵性之美等审美特性。评价学生的言语生命就应该关注学生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是否体现这些特性。具体来说,包括语言文字是否调动起学生相近的经验;是否能在言语触发下产生想象或共鸣;是否能主动对语言文字进行比较、思辨;是否能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等。如果学生在阅读和表达的过程中能通过审美体验,表达出独到的见解,闪现思想的火花,那么学生的言语生命就得到彰显。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