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心理学研究对财会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启示
杂志文章正文
心理学研究对财会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28        返回列表

[摘要]财会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提高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是我国会计职业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从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当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启示下创新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逆反心理心理研究

我国著名会计专家潘序伦曾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他把“诚信”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要做好会计工作,就必须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近年来,从国际上的安然到中国的银广夏、郑百文.蓝田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让社会公众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质疑。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其中重要的一环是我国财会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了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作为向社会输送大量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已经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期望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心目中变成了为考试成绩而死记硬背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校最初的良好出发点背道而驰,没有达到让学生通过职业道德学习,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职业活动中遵循的信念和标准的美好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学生把职业道德教育完全等同于德育教育,认为接受德育教育十几年,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没有必要再接受教育了。另一方面是教学方式有待改革,过去传统的理论说教已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照本宣科、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让学生乐于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学习,不能仅仅通过考试、考证来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应该从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当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启示下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

一、社会心理学对逆反心理的研究启示

社会心理学对逆反心理的研究启示分析学生逆反心理的类型,有针对性地消除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接受性。几乎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碰到逆反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可能比其他专业课教师遇到更多逆反的,不愿学习的学生。要消除由于逆反心理而产生厌学情绪的负面影响,首先应该了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逆反心理的种类。社会心理学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逆反心理是态度引导的结果。在态度引导中,诱发目标对象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可能是其障碍,如偏执型人格。但最直接的诱因则可能是由于引导者、引导内容和形式以及引导情境的某些特征引起的。从态度转变的过程来看,常见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这也恰恰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的。

1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指同样的刺激物因刺激强度过大、刺激时间过长使目标对象产生的逆反心理。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超限逆反是最容易诱发的一种逆反心理。如宣传教育中的同类信息反复灌输,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的教育方式等都极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例如,从开学第一堂课开始就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一直到最后一节课仍在强调。教师的本意是通过反复强调来加深学生的印象,结果却是学生关起课本不认真听讲。老生常谈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超限逆反心理,也使教师感觉枯燥,没有教学成就感。过度简单重复是会计职业道德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努力避免[来自wWw.lW5u.Com]的教育方式。

2信度逆反

信度逆反是指由经验积累而产生的对信息及信息传递者的怀疑,使目标对象产生的逆反心理。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造成“信度逆反”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上的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职业道德也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是有些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受到打击和排挤,心中不平,从而认为只有屈服于权势才能生存和高升,学校学习的职业道德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社会现实中的丑恶面和制度的不完善与德育教育的正面宣传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反差,使许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产生怀疑与抵触。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学生产生信度逆反心理,针对信度逆反心理,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良好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安身立命之本的信念,树立邪不胜正的信心,让学生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制度不完善的现象,法制不健全被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的现象是有可能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和谐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些现象肯定会消失。我国在发展完善社会主义过程中,学生作为未来会计从业者更应该严格自己、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同时教师自身要做学生的榜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使学生消除怀疑,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亲自旁听法庭对违背职业道德案件的审判和邀请一些具有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善于从日常小事做起的先进模范人物作报告,让学生自己感受道德决策的历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违规者的惨痛教训,了解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而且还能够解除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怀疑,消除学生的信度逆反。 3情境逆反 情境逆反是指不适当的引导时机与场合使目标对象产生的逆反心理。情境是从认知的角度说明行为者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者在行动之前对环境、客体的总和的认知,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多少加进了主观的成分,从主观上给予规定和把握。从教育信息传递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方面看,教育接受的氛围不同,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心理需求会有所差异。如果受教育者在某种氛围中有不良情绪,就有可能产生不愿意听的心理反应。因此,职业道德教师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必须针对具体的情境,不同的目标对象,灵活地选择教育方式与手段。不要在学生不能适应的氛围中,强行让学生接受教育。例如采用模拟仿真教学法,模拟学生未来可能遇到的工作情境,在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养成遵守职业道德的习惯。 4.自主逆反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存在着一种趋向自主,并摆脱外部控制的倾向。当外界付诸压力,使个体感到其自主地位受到触动时,则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当然,自主逆反的诱发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对于“自我防御机制”突出、自尊心过强的人来说,更容易产生自主逆反心理,作为讲授职业道德的教师,万不可有自以为是、强为人师、咄咄逼人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一定要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去塑造人;一定要具体对象具体对待,坚持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渗透式等多种教育方法,以避免自主逆反的形成,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当学生有疑问,对教师讲授内容有怀疑时,如果教师采取忽略和压制的态度,认为学生讲的都是错误的,是旁门左道的想法,学生必须接受教师所讲的正确、正统的内容。势必会使学生产生自主逆反,更加不愿意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正确的做法是:教师首先应该采取尊重学生探索、怀疑的态度,共同讨论有怀疑、有疑问的内容,在讨论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内心真正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5禁果逆反

诱发禁果逆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诱因是无充足理由的禁止。禁止本身往往就提示人们注意某种对象。而当禁止的同时又未说明充足理由时,就反而会激发人的好奇心理而产生与禁止相悖的意向。所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待”禁止“,绝不可简单地否定和排斥,一定要做合乎逻辑的分析与反驳。不仅要阐明“是什么、怎么样”,更要揭示“为什么”:不仅要说明“不该怎样“,更应指明“应该怎样”;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地去做教育引导工作。例如对待不做假账,在教育时不能简单说作假账是极端错误的,是不允许的、被禁止的。而应当分析为什么作假账是被禁止的,作假账的危害,进一步阐述作假账对个人和社会恶劣影响。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作假账的危害性,在未来工作中自觉抵制作假账。

从社会心理学对逆反心理的研究成果中,会计职业道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并非不可逆转,只要认清学生逆反心理的种类,有针对性地消除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可能出现的消极特征,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提高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可程度。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启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以培养具有高尚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专业人才为目标。积极心理学认为传统主流心理学是消极的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探求中遵循消极、悲观的研究路线与模式把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放在了人及人类社会诸如精神疾病、人格问题、暴力、色情、酗酒等消极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心理学应有的其他使命。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而且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而且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该注重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品质,激励学生、相信学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追求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的激情。

三、结论与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增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实效,建议教育工作者积极开拓视野,从学生心理研究出发,结合现代心理[来自wwW.lw5u.cOm]学研究成果,将新的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启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积极有效地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了解目前的各种会计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准则规范: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冲突问题的道德推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感。从而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