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整合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3        返回列表

●王浩宇军事交通学院指挥系王涛军事交通学院研究生二队 李洪泉军事交通学院训练部

[摘要]通过研究“军民融合”的时代背景,在分析了我国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军民融合”的指导思想与目标,进而论述了实现“军民融合”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融合

一、时代背景

1.我国“军民融合”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国防工业“军民两用”的战略思想。“两弹一星”工程,就是军民大协作的壮举,带动了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使我国在部分尖端科技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战略方针。此后,国防工业战线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为国防工业民用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着眼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思想。这个阶段,国防工业领域朝着“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的方向发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几十年探索的实践经验和宝贵成果,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提出,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西方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的发展情况

美国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寓军于民的体制建设,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推动。冷战结束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国会和国防部出台了《国防授权法(1993)》和《联邦采办精简法案(1994)》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军民一体化的原则。美国先后颁布了《国防转轨战略》、《国家安全科学技术战略(1995)》和《国防科学技术战略(2000)》,其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既满足军事需求又满足商业需求的先进的国家技术和工业基础”。美国防部于2003年发布了新版的DOD5000.1.强调“优先采用民用产品,技术和劳务”,规定“在可行的情况下,可修改任务要求,以促成民用产品、技术和劳务”的采购。英国国防部于2001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国防科技和创新战略,明确提出从国防科技的长远发展来看.国防部必须吸引世界范围内技术先进的民用部门参与国防科研开发,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步伐。法国1994年公布国防白皮书也明确提出“国防工业要考虑向军民两用方向发展,军用研究和民用研究要尽可能结合”。

世界主要国家启动和加速推进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这是推行民技军用战略的重要背景。美国国防部于1995[来自wWw.lw5u.coM]年发表《两用技术,旨在获取经济可承受的前沿技术的国防战略》,提出了对有重要军事需求同时又具有转移潜力的两用技术,确实需要政府介入的,明确由政府进行投资开发。1998年美国国防部颁布的《国防授权法》,要求军方必须加大对两用技术开发的投资,并规定了两用技术项目经费的分摊原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还实施了多种专项计划,支持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美国近年来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2007财年达到5064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1/3.国防预算中30%—40%投资到国防工业,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防部20世纪90年代末每年对信息技术的投资总额约为500亿美元,2006年增至742亿美元,重点支持军民两用信息技术的开发。美国国防部国防先进技术研究计划局(DARPA)十分重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其半数办公室负责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

高技术的军民共用以及军用和民用工业融合的趋势,是比军转民模式更具有发展优势的新趋势,它必将对未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国防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俄罗斯以及西欧诸发达国家已纷纷对此做出反应,在各自的国防科技工业调整中,都一致突出军民融合共用的思想,对军民两用技术及相关产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认清形势后,也必然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或采取应对措施。总之,高技术的军民共用趋势,已成为西方各国增强国防实力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一种重要举措,也是各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趋势。

二、我国国防工业在“军民融合”中存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军用与民用自成体系,相互分离。就军工企业来讲,实行的往往是中央直属部委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归口管理的条块分割体制。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军民融合的深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民融合”体制有待完善

我国的国防科研与工业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封闭管理和自成体系妨碍了市场化理念的建立,也不利于合作创新文化的形成,军工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中缺乏依靠和带动民用产业发展的要求或使命,在科研计划和装备采购中军品和民品脱节。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工业开始由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结合型结构的转变,核工业、船舶工业、信息产业等的发展,受益于军事技术向民品的转移,国防工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但是这些转移还未上升到制度层面。另一方面.我国国内已经成长了一批具有创新和产业能力的民用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胜任军品任务.但因缺乏规范的军品需求信息沟通渠道,有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基本上很少介入国防任务。民用科技部门如果没有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也不可能在国防安全领域方面得到国家层次的有力支持,难以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民用产业部门得不到承担国防任务的扶持和锻炼,也不利于其发展壮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离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目标尚有不少差距,更为突出的是相应的法规和制度的滞后。军民结合是国家行为和国家意志的反映,不仅要依靠技术创新,而且要依靠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来实现。

2.资金短缺、军工科研、人才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

军用、国防技术要创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高科技成果要为经济服务.开发高科技产品以充分占领市场,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同样具有高风险性。但问题在于.国家财政一时又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这种需求。长期以来,由于军工企业讲求的是”社会效益贡献为主、经济效益贡献为辅”,军品计划的定价极低,给企业造成政策性亏损:加之军企本身效益低下.社会负担沉重,也拿不出资金,科研、生产及生活条件极不理想,因而无法实现以民养军的目标。由此,又导致了职工队伍不稳定,人才“东南飞”的现象。虽然国家已经放宽政策,允许多种形式地引进资金,有些军工企业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一些筹措资金的途径,但尚未形成合理的投资融资机制。

在实现军用技术力量(包括人和物)向民用领域转移的过程中,多数军工企业在由单一的军品转向民品生产时,没能充分注重发挥自身的科研、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以形成自身稳定的先进民品研发与生产格局。有些企业则把民品开发定位在少数热销产品上.造成与民品的趋同,即使少数优势民品也未能形成规模经济,因而缺乏市场竞争力。这无疑制约了大量本来具有民用发展前景的军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更谈不上引进先进的民用技术于军事国防领域了。

三、构建“军民融合”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2.目标

近期目标是:建设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格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国家工业基础,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打造军民共用的科技资源基础。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发挥国防科技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甩推动国防科研机构与国家其他科研机构的开放与合作。

中期目标是:完善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技术转移服务,开展重大军民两用技术推广及成果转化;拓宽军民信息交流渠道.建立军民资源共享平台。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业.鼓励、引导军民优势资源向军民融合产业领域聚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牵引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战略目标是: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在具备基础条件的地区,培育和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和区域经济资源优势,促进军民互动,实现有区域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健全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宏观筹划和顶层设计,强化对军民结合发展的指导调整完善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营造有利于军民结合发展的制度环境。

四、实现“军民融合”的主要方法

如何实现更深层次的军民融合,在拥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以后,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

1.大学和科研机构要成为军民融合体系的基本力量

大学和科研体系在军民融合体系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作为教育机构,它们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教育方法,培养明天进入产业界的人才;另一方面,体现在一部分技术创新是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诞生的,特别是大部分的理论创新、知识提炼和积累都是通过大学和科研机构来完成的。而这些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基础性研究是引发技术飞跃和技术变革的源泉。其研究成果往往具有通用性.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民品领域都可以应用。另一方面,大学等科研机构在基础性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因为基础研究没有功利性目的,其成果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对以赢利性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是不适应的.而且大学等机构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充裕的时间,为基础性研究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场所和环境。二是因为大学和科研机构拥有众多的实验室和先进设备,汇集了大量的专家人才,这都是基础性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2.中介咨询和服务机构应当成为军民融合的纽带

现代企业在应用科学技术时往往面临着技术选择的问题,特别是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移过程中,单靠企业间点对点的交流合作很难满足需求,通过专业的技术中介机构,对各类军民两用科技成果的技术优势.市场潜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使投资方清楚成果的市场前景,研发人员熟悉市场服务对象,减少科研工作的盲目性,这样不仅在信息覆盖领域、信号刺激强度等方面有突出优点,而且在增强目标的针对性、促进成果的持续开发和提升技术成熟度,以及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均有巨大的优越性。比如,在美国,为国防咨询服务的机构有很多,主要有:国防长远规划研究机构、国防合同申批管理机构、国防财务会计服务机构、国防信息系统和情报机构、国防工业协会、美国防御预备协会等。正是这一大批中介服务组织,解决了政府和国防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问题,推动了美国国防工业的发展。[来自wwW.lW5u.coM]

对于我国来说,可以先通过商会的形式来实现军民两方的沟通与合作。商会的作用在于,一是沟通信息。对军民两方的技术优势和需求及时通报,使需求方熟悉对方的能力,供给方了解对方领域的需求,熟悉该行业情况,从而促进交流。二是对企业进行规范和引导。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提炼和重组,从而更好地投入需求领域。三是管理培训。由于军民合作中有国家安全.保密、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可以由中介组织来进行引导、培训、教育和资质认证。

参考文献:

[11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第一财经日报,2009~9~29

[2]邬贺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军民结合,中国信息年鉴一2008

[3]文光 曹伟:尖端技术的军民共用趋势及其应对思路.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

[4]张卫国 陈靖:关于建设军民建设体系的初步探讨,商业现代化,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