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杂志文章正文
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1        返回列表

●陈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编号:gjd-07028)研究成果

[摘要]回顾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合作办学历程,简要归纳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培养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民航运输

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航合作办学概述概述

上航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航空公司,是中国国内第一家多元投资商业化运营的航空公司,2002年10月在上海证交所正式上。成立后的上航面临民航专业高学历员工匮乏的窘境.当时民航专业院校全部归属民航总局系统,毕业生主要提供总局系统的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引进人才比较困难,也没有引进人才的优势。上航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协商校企合作办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1994年5月18日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批准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航空运输学院,就此,在上海乃至全国首家非民航总局系统的专门培养民航运输专业人才的学院应运而生。

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6次续签了校企联合办学议书,学院按照民航企业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培养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根据I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民航运输人才培养与民航业需要的零距离对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专业方向逐步拓展,专业与产业之间达到比较好的链接效果。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被评为十大“中国高校一大型企业合作典型案例”之一,荣获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1.校企合作办学正成为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航空运输学院,是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产学合作,以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三大学科为主体,培养民航运输专门人才的二级学院。

2.突出实践创新能力是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实践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验证。因此,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这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运用能力的培养。成功智力理论认为,个体成功智力的发展,包含了大量个体缄默知识和技能的参与,可以说,没有缄默知识的参与,就不会有个体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缄默知识的获得是很难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加以传递的,在很大程度上,它只能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学习,从中亲自感受和体验到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缄默知识,为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重要的知识平台。

校企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并由企业指定指导老师参与带教,为培训教师和接纳学生实习锻炼的实习基地提供了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院还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飞机制造厂、柯莱货运、东方远航物流、春秋航空公司、上海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等单位开辟实训基地,使学生可通过在机场、航空等企业各个岗位的实习,亲身感受到了民航运输业的运作方法。另外.学院的实验中心由于突出的航空知识科学普及的教育作用,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基地。

通过采用产学研交替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实行3+1或2+1+1或2+1学制,克服了民航教育与民航实践的脱节现象,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如:飞行技术专业,校企双方通过“3+1”或“2+1+1”模式的探索,将第四学年的飞行实践教学环节按航空企业的实际要求,全部安排在海外训练基地进行;空中乘务专业,校企双方通过2+1模式的探索,将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公司的培训要求相衔接,将第三学年的课程全部安排在航空企业进行,内容包括原先聘请公司方讲授的课程、实习环节以及中国民航局规定的岗前培训等,尤其可贵的是有登机实习的机会。

3.实验室建设是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获得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动手的能力和职业技术的能力。

为此,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依托校现代工程实训中心.建立了一批培养创新能力的专业实验室和交叉型综合实验室,如航空货站模拟实训实验室、航空物[来自wwW.lw5u.cOM]流案例分析室,民航客货运实验室、航空机务CBT实验室、航空发动机实验室、飞机拆装实验室等,并由企业指定指导老师参与带教.为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锻炼提供了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

4.职业导向课程设置围绕民航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优化。目前,民航企业紧缺的岗位多达数十种,对各类服务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都有需求。仅航空公司和机场,就需要空中乘务、国际客运、国内客运,航空物流、飞机维修,安检、航空服务,载重[来自WwW.lw5u.com]平衡、生产调度、市场营销……各类岗位分得极细,仅技术商务类岗位就多达70几种。另外民航企业技术含量高、设备、技术更新快的特点。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中要积极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扩充。

从上表工商管理(航空经营管理)和物流管理(航空物流)两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程的统计情况可以发现: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学科基础选修课和专业特色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此外,邀请民航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如《航空电子设备》、《波音737基础》的双语教学等,较好地适应了民航业岗位细分、技术更新快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文勇: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J].交通高等研究,2006(1):21~22

[2]吴启迪:坚持教育创新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5(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