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试论提高居民消费力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杂志文章正文
试论提高居民消费力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02        返回列表

●雷雪杨红炳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摘要]消费力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消费力也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力,对社会再生产起着导向作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国急需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提升居民消费力对促进经济方式转变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费力 经济发展方式消费需求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马克思说过,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机。消费为生产创造出动力,不同的消费力带来不同的消费需求,而不同的消费需求则产生不同的生产需求,从而创造出生产上的内在动机。可见,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必须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特别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消费力,对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居民消费力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消费力是消费者因自身欲望、收入,生理、知识、观念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利用消费环境和消费资料并最终达成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但是目前这两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主要依靠投资的做法更不是长久之计;出口目前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受国外贸易壁垒,出口退税等政策影响,出口难以持续扩大。可见,要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结构层次低并严重趋同的粗放型模式,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国正逐步认识到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并明确提出将消费作为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列于首位。长期以来,我国消费增长乏力的根本症结在于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有限,缺乏一定的消费实力,因此要提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首先要增加居民的收入,增强购买力。

1,提高居民消费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最终可持续动力

消费力的提升,可以改变我国目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首先可以使由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使产品的价值充分实现,并减轻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减缓世界经济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其次也可以通过消费力的提高而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新动力,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和最终动力,扩大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2,提高居民消费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消费力的提升,可以改变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消费品生产结构和相关产业链上附属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会带来投资品领域的生产结构优化,最后一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消费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扩大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消费服务需求,促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使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利用不合理,三大产业发展比例的不协调,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得不到发展;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产品结构严重趋同;低科技含量、低文化含量的社会再生产方式随之改变。

3,提高居民[来自wwW.lw5U.com]消费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经济热点

消费力的提升,促使消费领域扩宽,刺激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改善服务业结构,运用现代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水平,解决服务行业内部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促使消费服务业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达到由三大产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消费力的提升,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消除消费领域尤其是精神文化消费里出现的”异化”现象,增添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消费市场,促使新的经济增长热点产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提升居民消费力,发展生态产业

提升消费力,会一并带来生态消费力的提高,减少生产中物质资源的消耗,改变我国过去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促使绿色消费产生,促进绿色消费品的开拓,发展循环消费。通过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力度,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第三产业等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我国目前居民消费力的现状

消费力主要受收入水平和消费预期的影响。据统计,1979 -2006年,我国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是呈正比的,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就促进消费增长1.72个百分点,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就拉动经济增长0.21个百分点。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幅度下降,原因在于消费不足削弱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虽然近几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加,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消费、投资、出口中贡献最大的一项;2008年消费延续了2007年的增势,2008年前11个月,我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5.5个百分点;但是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也同时说明我国的消费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和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力随之提高,带来消费观念的日渐转变和消费预期的增强,促使消费支出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力存在以下的问题:

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出现断层

根据经济学理论分析,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中低收入群体有着很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却没有购买能力。目前我国中低收入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我国的消费结构中,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中等收入的消费阶层数量很少,消费结构出现断层。据统计,2001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9.6元,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9倍,到了2007年,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到了2008年首次突破了一万元,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05年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发布的《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已十分突出,中国的基尼系数2000年为0.458,2004年接近0.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并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升,中国贫富差距未来10年还将继续拉大。基尼系数如此之高,势必影响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消费比重的提高。比如对于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这些家电耐用品的消费而言,农村居民不仅与发达国家无法比较,也比我国城镇居民拥有量低很多。这样看来,以农村居民为主要构成者的中等消费群体数量将会越来越少,消费结构断层现象严重。

2,城镇居民收入缓慢,整体消费力不高

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消费能力的强弱,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我国60%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十多年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由最高时1980年的17%不断下降到2007年的11%;而政府和企业所得比重呈上升趋势,加之长期实行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策略,使得过高的投资率造成了收入增加的减少,导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落后于GDP的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致使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力未能有效提高。

3,社会保障供给不足,民生问题严重

居民消费能力取决于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目前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较缓。以生存资料为代表的食品,衣着、家庭日常用品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很大而以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为代表的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所占比例不高。消费力的展现也与人的安全感和预期信心相关。我国民生的改善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居民现在都至少背负着”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难”的三座大山,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的不健全,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后顾之忧始终抑制着消费力的提高。居民必须克制消费欲望,把大部分钱存进银行作为预备支出,以备日后生活所需,造成我国高储蓄、低消费的状况。一系列的民生问题严重制约了居民消费力提高,导致我国内需增长困难,难以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

4,消费信贷体系不完善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消费力,而这一消费力绝大多数隐藏在消费信贷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信[来自www.Lw5U.com]贷在整个信贷额度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高。目前消费信贷已占信贷余额的比重已达12.5%左右,不过这样的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这一比例达到60%),同时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业务数量少,品种单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住房和汽车,一些新兴的消费信贷品种尚未开发。还有一点就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使银行难以全面、及时地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缺乏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制度基础,它使消费信贷的投放决策和业务扩展缺乏有序的市场基础,制约了消费信贷的稳定发展,制约了居民消费力的提高,限制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和消费领域的扩宽。

5,消费市场环境不规范

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费环境的不规范。当前的消费环境现状不乐观,它的消极作用制约了居民需求扩大,造成了居民消费不安全和对消费环境的缺乏诚信以及消费品的质量问题的担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勇气,抑制居民的消费欲望,影响居民消费力的提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消费者因害怕购买假冒伪劣商品而减少消费的例子随处可见。消费环境的不规范在我国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农村大多数地区的商品售后服务体系和维修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发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力的实现,给开拓农村市场带来困难。在城市的居民消费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收费项目和各种特点的假冒商品几乎充斥着居民的生活,抑制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减缓了居民消费力提升程度,隐藏了部分的潜在消费力,限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大,难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提高居民消费力的对策

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在中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农民,市场要靠农民来拉动。农民属于消费倾向高、消费潜力大的群体,一旦收入大幅增长,消费力必然快速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农民消费力已呈快速增长的迹象,但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民低收入,低消费力的状况仍十分严重,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力。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契机;扩大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有效购买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扩展农民的消费能力;建立完善农村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农民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市场的信息,把握市场动向,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

2,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消费力的强弱。我国大多数中低等收入水平的居民,购买力弱,难以有效拉动内需。同时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了”挖掘消费增长潜力要再加把劲,扩大消费是长久之计,仍需出台更多更有力度的刺激政策消费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未来预期,因此有必要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由此提高居民消费力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收入分配中比重,适当提高政府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改变近几年来工资增幅下降的状况;提高劳动报酬在企业利润分配中比重;还必须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促进公平竞争。同时要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大力提高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不断改善其生存生活环境,真正发挥两次分配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提高居民边际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据世界经合组织估算,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完税率只有50%左右,因而在个人税收制度建设方面,应提高个人所得税准入门槛,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并加强征缴力度,开征遗产税,将过高的收入调下来。通过增大对偷税漏税者的惩罚力度,充分发挥税收的再次分配作用。通过降低存款利率、征收利息所得税等手段刺激需求增长,提高消费力,尽快解决高积累,低消费的问题。

3,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改善民生

目前,我国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涨速居然超过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大力发展和健全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障“三大基本保险”为重点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的心理负担,提高居民对于未来的预期期望值,释放隐藏的潜在的消费力;使居民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鼓励消费,进而达到扩大需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稳定的增长,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的作用。我国正在不断加大就业促进政策力度,加强住房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力度。中央最近提出,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说明我国政府认识到问题所在,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样必将极大地减轻百姓负担,增强其消费能力。

4完善消费信贷体系

消费信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越发达,消费需求的导向和拉动作用越大,消费信贷的作用也就越大。消费信贷越完善,也就代表着居民的消费力越高。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制度在居民的日常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消费信贷事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说明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空间很大。我国目前要发展消费信贷,首先要发展对消费能起到较大带动作用相关产业,刺激消费热点的产生;其次,要加快建立消费信贷的信用体系,改善消费信贷的发展环境:再次,要鼓励各个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更新的消费信贷产品以供消费者选择。

5,规范消费市场,净化消费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商品服务质量,是鼓励居民消费,释放消费欲望,提升隐藏的消费力,扩大消费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整顿市场秩序,规范消费市场,净化消费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要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力度,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利用法律手段,建立和完善消费机制和消费者协会功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并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保护消费的权益;要倡导建立诚实守信的商业准则,促使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95年版,第9页

[2]张剑:关于消费力构成要素的再认识[J]。企业家天地,2009

[3]吉庆华张宁: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J].八方论坛,2009,(18)

[4][7]丁丽琼: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若干问题探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5]曾令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力提高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l.城市探讨与研究,2005,(3)

[6][8]赵永忠:关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战略思考[J].消费导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