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关于我H经济稳定增长的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关于我H经济稳定增长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6        返回列表

[摘要]本文在分析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不利因素的基础上,从转变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重点,发展小型高科技企业与跨国公司及改革税制结构和金融结构等几方面论述了如何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宏观调控民营科技企业税制结构金融结构

从1979年~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1%.2010年预计为9.5%,有望突破3.2万亿美元。要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中国经济今后必须保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从目前国际国内形式看,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从国际看,美、欧、日经济的回升(2009年美国GDP增长3.5%)会在贸易方面对我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国外直接投资会有一定波动。如果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回升势态,预计2010年上半年很可能会提高利率(目前为3.5%).从而使国际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转向,影响中国的外资流入。从国内看,主要是民营经济不够强大。要克服上述不利影响,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快宏观结构调整

毫无疑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仍是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几年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重点也主要放在了这一层面上,这就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现在面对粮、油、肉、蛋等生活必须品价格全面上涨的新形式(2009年物价上涨幅度为5.9%),宏观经济政策应做以下两个方面的调整:

1.适度收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为了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以来,我国扩张性的宏观政策强度一直有增无减,通货膨胀预期明显上升(超过5%),在投资和消费层面已有所影响。实践证明:扩张性政策在短期可以增加产出和就业,但长期将引起价格上涨,并破坏经济稳定增长的环境。

2.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构调控

减税、缩小国债发行规模,增强民营部门投资能力,促进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竞争性经济主体的发展。多年以来,我国财政一直是通过发行大量的国债来筹集资金,然后投资于基础设施,这类投资周期长,数量巨大,在短期内没有相应的消费品供应市场,必然给稳定通货造成巨大压力,对经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高度注意财政政策运用的力度(罗伯特.蒙代尔.2003).适度缩小国债集资规模,以给微观经济主体对财政引导性投资一个跟进的时间与空间,看来势在必行。.

西方国家混合经济发展史表明,财政部门的公共性支出有一定周期性.这种周期的长短在保证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受制于公共部门经济与私营部门经济在客观上的比例关系。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1482亿元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就占16638亿元,高达53%.大部分国企效率低下。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创建大量高效率,自由竞争的民营企业,经济增长就会失去真正的基础。

二、加快发展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

据经济学家A.F.伊泰的研究,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国家雇用了50%以上的劳动力,提供了30%以上的制造业增加量”。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发展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下面两途径:

1.新创大量的小型高科技企业

英国剑桥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科技企业,到1987年有500家左右,以后每天平均以2.5家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已经达到1000多家。这些小型高科技企业少则2~3人,多则20几人,多数从事研究、设计和发展产值高的生产,创造高技术职位约2万多个,相当于剑桥地区约16%左右的就业人口,更主要的是这些小型高科技企业具有很大的分裂性,即经营几年以后,公司的人就散伙分头去创业,一个企业会派生出几个企业。我国有大量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学习借鉴英国经验,发挥人力资本与资源优势,通过创建大量的小型科技企业,一方面使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还能吸收大量的失业人员就业。

2.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

辽宁省锦州市2006年在被辽宁省列为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87户企业中,至2009年已全部实现了国有资本退出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转制后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与产品的创新,绝大部分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三、发展跨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民营企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目前要抓住时机,对企业产品和技术进行升级换代。首先,要加快推进产业高度化,实行产品创新,不断推出面向特定顾客群体的商品与服务,在多层次的[来自www.lw5U.com]市场结构中努力寻找自身定位。其次,通过兼并、重组、联索经营、合资等多种形式对分散重复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推进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之间的交叉型结构式发展。第三,选择正确的进入模式。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大多数企业缺乏跨国经营经验,所以在进入模式上应以市场型投资为主,即在目标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在当地市场长期扎根。在具体运做上可采取合资经营或设立跨国公司的形式。

四、改革税制和金融结构

双主体税制从总体上加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纳税成本与纳税负担。首先,较强的流转税制对民营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具有限制作用,比如消费税,政府通过消费税试图从国民经济全局角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调控,但实践证明政府的税收经济行为很多时候并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再有,西方国家的民营企业所面对的主要是公司所得税,其他税很少也很轻。英国在2004-2005年度财政预算报告中,税收政策进一步向企业倾斜,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以刺激生产创新[来自www.LW5u.coM],其内容包括:把从2000年开始给小公司的科研开发税收优惠进一步扩大到各大公司,把小公司的税率从20%减少到19%,公司创办税从10%降低到零,对在贫困地区开办或购并企业,交易低于15万英磅的企业取消印花税。相比之下,我国民营企业则税负较重,创业盈利空间小。

为了尽快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金融体制与金融结构改革的思路和重点目前应当有所调整:首先,将现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分行制改为单一银行制。具体措施如下: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可选大型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商业银行进行控股,中心城市以外的原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实行民营资本控股,加速垄断行业民营资本的进入速度。其次,鼓励民间加快创建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政府应尽早建立民营金融企业创业风险基金。第三,金融结构改革要有利于社会资本形成。国内资本形成总额中大约30%是靠居民的储蓄,约25%~30%是靠外部资本输入,剩下的部分则靠政府。在社会资本形成中政府形成部分所占比例较大会产生以下消级作用:即对民间资本形成产生“挤出效应”,使金融结构单一化。为了提高对民营经济的资本配置效率,加快金融结构改革,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透明、公开、公正的债券评级体系。

(2)取消对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发行的法律性限制。

(3)建立金融工程信息咨询开发中心,帮助金融企业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

(4)加快发展与完善经纪人市场,加强对经纪人的业务培训与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赵进文.中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夏乐书,姜强,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吉利斯,发展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