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探讨金融机构在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
杂志文章正文
探讨金融机构在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1        返回列表

杨舒涵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是我国一段时期以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金融机构在其中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在强调正规金融机构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要找到二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城乡经济一体化金融机构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破解“三农”工作难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城乡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但它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中,来自观念、体制、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和突出的问题,严重阻碍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

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关键要将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缩小城乡的差距。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金融的发展,通过农村金融的发展,增强农村资金的流转效率、使用效率,使其最终成为能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正规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

1国有商业银行要承担起更重要职责

在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规模的配置以及在其他金融资源的配置上要体现向农村、乡镇的倾斜,保证有足够的放贷资金流向农村,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资金问题。中国农业银行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专门设立了三农事业部,对农业及县域金融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县域金融发展的特殊需要。县域往往是城乡结合点,对金融的需求有很多自身的特殊点,无论是在贷款的准入条件、贷款的运作效率还是金融创新方面都有很多特点。农行设立三农事业部,围绕着县域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对县域中小企业制定了特殊的准入条件,围绕县域金融需求创新了很多的产品。所有这些都能更加贴近县域金融市场,能够更好地适应县域金融需求,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另外,商业银行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支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这些城市的中小企业,同时通过消费信贷、扩大内需等方式,最终把城市的各种有效因素激活,使他们形成一个有效的相互支撑作用,最终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2.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并放大其功能

近些年,我国农村金融出现了支农弱化的趋势,政策金融更是严重缺位,极大地制约了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政治任务。除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

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仅限于单一的国有粮棉油流通环节的信贷服务。因此,农业发展银行开展拓宽其他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将开发性金融推进到“县域经济”、 “三农”和中小企业领域,更多参与到农村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投资,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对于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将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则应明确“开发性金融”的经营思路,对于急需资金支持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要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来自www.lW5u.coM]

3.发挥农村信用社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将农村信用社建成由农民和个体工商户入股的、产权关系明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全方位为“三农”服务的商业化、准政策性、社区性、地方性金融企业,加大对农业、农户的支持力度。通过吸收存款,并将放贷资金用于支持“三农”,如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种植、收购、加工贷款,代理基金会、非政府和民间非盈利组织提供的小额信贷业务,对于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十分明显。

4.发挥邮政储蓄、农村商业银行等的辅助作用

邮政储蓄具有点多、面广、营业时间长(早开晚关,节假日不休息)、贴近居民生活(网点设在居民区、市场、商厦等地)的特点,能很好的吸收零散的存款。将吸收的居民储蓄向中小企业和社区发放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发放贷款外的富余资金,可通过购买农发行、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债券或拆借给农村信用社等形式返还农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可考虑组建县一级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商业银行,专门统筹农村资金,并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

笔者此处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指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社区性融资组织、民间集资、金融合会和私入钱庄等,它们是正规金融约束情况下市场自发的金融深化。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这些非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而且促进了正规金融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发挥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动员储蓄等功能,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在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信息优势、交易成本优势,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但它们同时又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分散性,对经济金融运行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民间金融的正面效应,将它置于优化全社会融资结构和改善农村民营企业和农户投融资环境中通盘考虑,实现对农村民间金融引导、规范、提升和替代;同时推进金融深化,提高和完善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功能,在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其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曾湘川.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思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来自Www.lW5u.com]会科学版)

谢爱辉,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及体系构建.财政与金融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