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阶段关于改革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新阶段关于改革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3        返回列表

魏彦超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摘要] 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正式提出,我党正面临着执政考验。我国经济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突破3000美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O美元一800美元是矛盾多发期,也是一个危险期,社会改革聚集的各种矛盾都会在这个时候爆发出来,如何应对?这对我党是个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新阶段 问题思考

一、改革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中国共产党执政已达60年,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考验,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党、老党,但由于我国目前的体制是从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发展而来的,苏联模式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一个失败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目前已经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政治体制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也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原有体制掩盖的深层次矛盾充分暴露,而新的体制尚不完善,无力解决这些矛盾,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固有的弊端,和前面所说的矛盾相结合,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住房改革问题

中国的住房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逐步废除了单位分房制,推行住房货币化改革,从此在中国城市中实行了四十余年的住房制度宣告结束,住房制度改革之初,确实改善了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在改革之前,很多家庭挤在十几平方米的住房里,人均居住面积只有三四平方米,甚至最差的只有1.5平方米,现在我国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超过二十平方米,可以说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住房条件改善的同时,我国的房价也直线窜升,改革之初,房价只有一百多元一平米,现在京沪地区房价最高的三万元一平米,普通的也要一万多元,一套90平米的中型商品房,需要一百万左右,相当于普通居民二十年的积蓄,这对于工作多年的老职工来说,也许没什么,但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无疑天文数字。

为了推动房地产业发展,中国政府借鉴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经验,引入了住房按揭制度,也就是分期付款,解决了居民现金买房的困难,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首付款成了他们买房最大的障碍,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还是买不起房,被迫在繁华的城市里过着漂浮的生活。

租房也是不容易的,因为租金相当高,这催生了群租群体的出现,群租是现代大都市里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诸如管理漏洞、安全隐患等,有些城市像上海已经下令严禁群租,这给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敲响了警钟,迫使他们离开这座城市,到生活压力更小的地方工作。即便没有禁止群租,年轻人到了结婚年龄还是无法结婚,因为他们没有婚房。

住房制度改革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人的住房困难,那为什么发展到最后,却使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房了呢,这值得反思。

2医疗改革问题

建国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卫生系统实行统购统销的医药分配体制,医院医疗服务统一定价,药品国家统一生产,计划分配,价格统一,只有很小的地区和城乡差别,城市职工实行公费医疗,并按级别报销,这种医疗体制把人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体制内的人免费享受着国家资源,体制外的人却要付费,有时甚至掏钱都不能享受,这是明显的不平等和歧视,所以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同时,这种体制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9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破了医疗单位大锅饭,各类医院实行差别定价,自主定价,职工工资待遇实行基本工资加处方提成,提高了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医院提高了收费标准,拥有雄厚资金之后,就可以购买先进设备,从而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许多大病就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药品生产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生产药品的种类、价格完全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国家不再统一管理,而是加强监督和检验。

这些措施,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起来,百姓不再为生病找不到医院而发愁了,也没有了公费医疗与自费医疗之分,大家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大家都平等了。可是,大家很快就发现,人们生不起病了,小小的感冒就要花费几百元,一场大病,更是令无数家庭倾家荡产,人们怀念以前公费医疗的时候,那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本来医疗改革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大家病有所医,但为什么改革之后,普通人反而享受不起国家提供的医疗服务了呢。

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喊了多年,一直未见成效,最近的医疗卫生改革征集意见稿经过多次修订,终于和群众见面了,但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但我想,改革要取得真正的成效,必须改变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满足人民群众就医看病需要的同时,把医药费真正降下来,同时改革整个医疗卫生体系,打破以药养医的现状,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加强国家对药品的监管力度,实行国家基本药品全国统一生产、定价、流通和配置实用,非国家基本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加强监管的政策,在保证药厂和医院效益的同时,把医药费降下来,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高等教育改革问题

恢复高考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在校大学生人数到1998年时,达到了接近三百万人,但总体来看,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成年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就是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也有较大差距。为了加快我国高等[来自www.lW5U.com]教育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中央提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战略。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扩招,并在教育部主导下,进行大学合并,组建超大规模大学,许多高校合并之后,扩充专业,发展成综合性大学,并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口号,一些专科学校相继合并成本科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到2008年,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了1800万人,实现了中央的某些设想。

但是教育产业化政策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弊端,首先是高校收费标准的大大提高,以普通高校为例,每年的学费加上住宿费基本在6000元左右,学生四年下来读书交费基本要2.5万元,学生每年的生活费用弹性比较大,少的要4000元,多的甚至上万,就按平均数6000元计算,也要花费2.5万左右,这样一个普通本科生读完大学的费用基本在5万元左右,这笔费用对于城市家庭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很多农村出身的贫困大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又因辍学而贫困,恶性循环。如果想读名校,那更是要准备一大笔钱财,因为名校拥有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在那里可以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得到更多的锻炼,毕业时也因为是名校毕业生而更好就业,可是这笔花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许多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因此被迫放弃了读名校的机会。

其次,高校忽视社会需求,盲目扩招,加上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出了大量不符合社会需求因而无法就业的毕业生,许多学生到了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地。高校的收费标准制造了大量的社会不平等,再加上就业困难,使得高考这一改变底层民众社会地位,实现社会合理流动的机制也丧失了。

要改革高等教育目前的状况,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招考制度,实行教学和考试分离,招生和录取分离的高等教育制度,同时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制度和标准,彻底改变高考录取制度的不公平现状。

二、关于改革现状的一些思考

如果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就要解决住房、医疗、教育,以及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来自wwW.lw5U.coM]力,就是要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就是处理好目前由美国引发波及到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同时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深入实践学习科学发展观,做到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