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关于国家审计风险特征的论述
杂志文章正文
关于国家审计风险特征的论述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37        返回列表

张大红 漯河市审计局

[摘要]国家审计机关,必须树立和强化审计职能风险意识。树立和强化审计职能风险意识,首先要求国家审计机关必须充分地认识、了解国家审计的特点。

[关键词]国家审计风险必然性

国家审计风险,即国家审计机关派出的专业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后,由提出的审计意见或作出的审计结论来决定恰当或不恰当,而给审计主体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审计内环境与审计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相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效益原则的约束。我们期望对国家审计风险特征的分析,能增强国家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正确认识和评估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增强防范和控制风险水平的能力。

所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国家审计风险的特征:

一、国家审计风险的必然性

国家审计风险的必然性是指审计风险存在于一切审计活动之中,存在于整个审计的过程中,是必然存在和不可避免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不因审计人员的意志而转移或消失,从审计自身的客观因素分析,审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加以消除的。第一,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要达到平衡状态,完全消除审计风险,或将审计风险降至极低水平,审计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以至于达到社会无法接受的水平。第二,我国国家审计人员由于审计任务繁重而人员有限,审计方法强调在测评内部控制基础上的抽样审计,即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根据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一般难以消除。第三,即使审计人员采用详细审计,也会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不完善性以及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使审计意见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从而使审计风险必然存在。

二、国家审计风险的特殊性

1.风险产生原因的特殊性:国家审计风险的产生,既有审计机关计划不周、安排不当、措施不力以及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低、道德素质差等主观原因,也有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大、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客观原因。

2.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国家审计对象主要是管理和使用国有资产、占有财政资金的单位,许多被审计单位关系到国民生计。审计机关在审计之后如果未能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财务欺诈或持续经营能力严重不足等情形,势必产生审计风险。同时,与社会审计不同,国家审计机关可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若定性错误,或使用的法律依据不当或不明,以及处理处罚不当,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3.无意性:审计风险是由于客观原因的影响和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即并非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如果前者因某种私利而有意做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审计结论,从而给被审计单位带来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失,审计人员不仅要受到道义上的谴责,而且应对此负法律责任,这种行为显然超出了审计风险概念的范畴。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在此[来自wwW.lw5u.cOm]前提下谈国家审计风险才有意义。

三、国家审计风险的危害性

第一,对国家而言,由于不真实和失败的审计报告,作为被审计单位所有者和管理主体的国家,无法实现对其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掌握,导致国家监管与决策的失误。第二,对被审计单位而言,其存在的有意或无意的会计信息,由于审计失败,审计机关无法帮助其发现会计工作中的错误,经营管理者对自身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错觉,引起经营决策失误。第三,对社会公众而言,由于审计失败,被审计单位真实财务、经营管理状况不能如实披露,使社会公众难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尤其对于上市公司,会使社会[来自wwW.lw5u.CoM]公众投资者造成投资决策的失误,最有可能导致股价的波动和股民的损失。第四,对国家审计主体而言,由于审计失败而带来的对审计机关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在急剧增加。由此而产生诉讼风险和非法律诉讼风险。它们不但影响到审计质量水平,同时也损害到审计机关公正客观的形象,对公众造成严重误导和损失,由此造成公众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不信任。

四、国家审计风险是审计客体的不可控性

第一,它使得审计风险虽然可以控制,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审计客体如果内控制度不严格,提供了存在着瞒报、漏报等虚假信息的资料,审计人员尽管是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据此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同样会引发审计风险。第二,是国家审计风险源,分布于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双方,其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控制的艰巨性。第三,是风险的全程性,决定了控制的艰巨性,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的所有环节,审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或增加审计风险,即只要有审计活动的地方,就一定有审计风险与之相伴。如编制审计计划时,不能考虑到其后的特殊情况导致编制计划的实用性较差,就有计划不充分的风险,在实质性测试由于收集的证据不充分、不适当,就有证据不足的风险,进行审计抽样有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引起的抽样风险;编写审计报告有措词不当的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加大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第四,是风险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控制审计风险需要花费一定的代价,即成本越大,审计风险相对越低,而风险降低又会导致审计效率的下降,这是一项两难选择。寻求审计风险与审计效率的合理平衡是审计理论与实务所面临的一大课题。当审计人员收集充分和有效的审计证据而确定所必需的审计程序、时间安排和测试范围时,他们必定是按照最小成本支出的原则实施审计程序,形成审计意见。

五、国家审计风险的长久性

第一,风险存在的长久性,就某个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有时限性,即审计风险只存在于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而就审计工作领域而言,审计风险是客观的、永久存在的。第二,是风险影响的长久性,国家审计风险的影响作用时间长久,不易消除,社会公众的传播、审计人员心理的阴影、审计机关形象损害的消散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它是不以审计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参考文献:

[1]谭民俊:《国家审计风险成因探析》审计论坛,2006年第2期[2]余春宏:《国家审计风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余春宏:《国家审计风险:类型、特征、成因及化解》,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