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路径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35        返回列表

张洪彩商丘市睢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在借鉴和吸收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管理和制度的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平衡的推进和超常规的增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把发挥比较优势和发挥后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把跨越式发展战略与反贫困战略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在与我国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实中,西[来自www.Lw5u.com]部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才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出路。

一、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在借鉴和吸收先进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管理和制度的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速度和效益的并进,不平衡推进和超常规增长,最终实现经济整体跃升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跨越式发展,实际上是与渐进式发展相比较而存在的一种特殊发展方式。

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越式发展是快速度的发展。跨越式用在发展上,是指落后者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跨过先行者的某个发展阶段而达到目标。二是跨越式发展是高水平的发展。是指发展起步必须要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实现整体跃升,决不是低水平重复。三是跨越式是超常规的发展。就是必须以创新为前提,在观念、体制、机制、科技创新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从而达到超常规的目标。

二、西部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1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相结合

跨越式发展的主体是经济落后地区。其跨越式发展之所以可能,就是因为落后地区有落后地区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包括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从而为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但由于它们是从不同方面对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可能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在不同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因此这里就有一个路径选择问题。,

比较优势是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点和依托,而后发优势则是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可能空间。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仅仅依靠发挥比较优势或仅仅依靠发挥后发优势都是不够的,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从而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比较优势作为区域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般是指与其他区域相比某区域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包括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市场优势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优势是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基础,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后发优势是由于落后所造成的优势,主要包括报酬递减方面的后发优势、科学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制度和管理方面的后发优势、产业发展方面的后发优势以及结构转变方面的后发优势等。也就是说,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并存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技术、信息、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使得落后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2运用信息化推动西部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就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以物质和能量为关键性生产要素)向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和知识为关键性生产要素)转变的一个必然进程。这个进程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决策层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的紧迫感、危机感和可持续的推进能力。

信息化是影响地区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使地区差距缩小,也可能反而扩大,关键取决于本地区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实施信息化的努力程度,同时还取决中央政府在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及其力度。信息化对于西部地区,一方面意味着借助信息化缩短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另一方面意味着克服传统观念,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经济结构,克服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劣势的巨大挑战。只有在迎接挑战中抓住机遇,科学有效地加速推进信息化,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才能后来居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推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跨越式发展

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以人为本,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建立起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人才机制。第一,改革人才的配置机制。变部门分割、地区分界、相互封锁的格局,实现人才[来自www.lW5u.Com]资源的社会化,克服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让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第二,建立多元的人才开发培养模式。强化基础教育、壮大高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鼓励继续教育,形成人才的终生学习机制;立足全球,以西部自身培养为主,东西部合作培养和国外培养为辅,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加速产科研一体化,通过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加强东西部、国内外的培训合作。第三,建立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吸引国内外高技术人才、优秀管理人才及短缺专业所急需的中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的人才资源;应把引进人才作为突破口,通过引进人才与自主培养的结合,壮大人才队伍;通过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前提下,建立开放性的选拔人才机制,变“伯乐相马”为“公开赛马”,实行面向社会进行科研项目和岗位的公开招标制度。同时,要健全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把高素质的人才选拔出来。第四,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要认真研究激励人才的办法,使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建立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及外来专家协议工资、项目报酬等多种有效的分配制度,使人才的实绩、贡献与收入挂钩,充分体现人才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提高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蔡舫王德文: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2,(5)

[2]杨瑞龙: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U],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2)

[3]余卫国:西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建构和路径选择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3)

[4]许登武:西部开发的冷思考 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81 94.html

[5]姚树洁:中国改革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与贫困缩减U].当代经济科学,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