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策略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张莹 曾诗鸿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银行业“走出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国内国际的条件也已经具备。通过分析中国银行业如何”走出去”的决定因素,从而得出:以兼并收购为主,积蓄实力,积累经验,同时注意规避风险。

[关键词]银行业“走出去” 新设投资跨国并购

随着中国越来越深的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中国商业银行也越来越多的开始“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完成和改善全球性战略布局。

一、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现实条件与要求

1.自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推动。国际跨国商业银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走出去”之后,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中经营,有利于更有效的分配资源,也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加快在海外的网络布局进程,选择潜在的利润点成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的首要任务。

2.追随客户的需要。当一国企业大量到海外投资时,商业银行往往跟随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国际化经营。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开展跨国经营提供了资金来源。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不仅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创造了条件;这两种“走出去”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利于我国跨国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金融全球化的最直接好处体现在投资、融资的变化上:本国储蓄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资金以弥补其国内投资与对外贸易的两个缺口,资金充足的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可以不拘泥与本国市场而去寻找受益的最大化。同时,金融全球化对各个国家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把各种外资金融机构“请进来”,本国的金融机构也要寻找机会“走出去”。

4.分散风险。将银行的资产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则根据资产最优组合理论,银行的国家风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同时,跨国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的业务机构网络,也为银行更有效地利用有利的利率条件与汇率差别提供了可能,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银行境外扩张的两种途径——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来看,银行跨国界提供金融服务、实现跨国界经营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

新建投资是指一国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在另一国设立形式各异、规模不一的海外分支机构,如代表处、分行等机构组织形式。可以[来自wwW.lw5u.cOM]是独资子银行、分行或代表处等形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银行业也在逐步地向海外发展,中、农、工、建银行在一些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建立了分支机构,但是除中国银行之外,其他一些银行还尚未形成可以称之为“网络”的海外分支机构体系。

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总称,是一国银行(并购银行)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购入另一国的银行(目标银行)的资产过股份。通常是子银行或合资银行形式。具体到某家银行如何进入别国则需要通过分析自身和进入国的特点而选择。

三、中国银行业境外扩张策略选择

中国银行业现在面临“走出去”最好时机,一方面国内各大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后,资本充足率、资金实力、以及资产状况大幅提升:同时自从2006年金融业对外开放后,各大外资银行的前期合作和逐步进入已经让我们本国的银行学习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正在逐步向着现代先进银行转型。自身能力的提升使我们敢于走出去,那么如何选择扩张策略,是采用新设还是并购。以下是我们在作出选择是所要考虑的几点因素:

1.进入壁[来自WwW.lw5u.com]垒。当选择进入一国之前,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进入壁垒问题。该国对金融行业是否有管制,对外国银行进入是否设限,政府的支持程度如何,甚至两国关系等政治因素都要考虑在内。如果针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是有限制,那我们就要考虑如果进入该市场的必须的,那么是否在新设和并购上所受的限制会有不同,两害相权取其轻。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国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有限制,那么对新设的限制会更加严格,而并购则会相对容易实现,当然还会受到控股权等方面的限制,但至少还可以实现进入,为今后的工作做铺垫和准备。那么我国银行入关选择进入此类国家,就要首先充分考虑到壁垒问题,从而为顺利进入该国早作准备。

2.进入成本。成本也是做出策略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新设成本包括前期筹备、固定投资、人员招募和培训、经营管理成本、乃至宣传成本等。而并购成本主要包括前期寻找并购目标及谈判、并购交易、后期人员调配成本等。各项成本都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因素、文化因素等的影响。如果一国相对欠发达,金融业务不够丰富,当地银行竞争力不足,那么新设无疑能够起到树立银行品牌,提升银行在该国信誉度和市场信度的良好效果。而当一国属于经济发达国家,金融发展成熟,而当地银行在该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市场依赖度的时候,此时采取并购也会成为比较好的选择。特别是当一国股价下跌时,并购进入还可以借机降低进入成本。

3.银行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对拟进入市场的了解。在选择进入策略时,银行前期一定会做大量市场调研,分析当地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乃至文化因素。其原因在于当银行进入一个新市场后,其首要面对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如果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还有欠缺,同时又对当地市场不够了解,其结果必然是失败。是否能够在新设后招聘到当地合适的员工同时又能够有足够的能力管理好,这是我国的银行需要自问的一个问题。而如果采用并购,则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市场并学习当地的管理方式,从而更好的融入市场并能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前提下,我国银行在选择海外进入策略时还应该利用现在次贷危机影响下全球银行业受影响而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的大好时机.灵活运用海外并购策略快速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经验,赢得当地市场信任和客户资源。当然,机会中也会有风险,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要在并购前充分研判并购目标的实际资产质量,防范风险,找准标的,从而使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脚步稳妥扎实。

参考文献:

[1]何韧:花旗银行在亚太地区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 12. 30-32

[2]冯嗣全: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抑或新设投资[J].当代财经,2003,12. 25-27

[3]汪侃:中国银行业如何“走出去”[J].中国经济周刊,2007, 21.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