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的风险类别及防控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的风险类别及防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2        返回列表

刘曾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山支行

[摘要]本文从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的风险类别探究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在风险防控方面的新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与控制策略,以促进商业银行在最小的风险下实施金融产品创新。

[关键词]金融创新风险防控

一、金融产品创新中的风险类别分析

1.制度风险。这主要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四大银行中任意一家银行资产都达到一万多亿元人民币,风险在任何一家暴露,都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甚至是社会危机。因此,制度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创新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2.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合约无法履行或所拟条款不清晰而引起损失的风险。有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金融创新在前,而法律的制定又往往滞后,因此运用的法律工具往往不能配套,某些金融工具交易的合法性便难以得到保障,交易可能因得不到法律保护而导致失败。

3.表外风险。它是指不在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却又可能转化为金融企业真实负债的业务或交易可能产生的风险。[来自wwW.lW5u.com]表外风险源于表外业务,而表外业务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自由度较大和透明度较差,银行从事表外业务的实质就是变相减少账面负债,这种表外业务既可维持资本资产比率,又可以加银行的利润,但这同时也造成银行的潜在风险增加。当表外业务的或有负债变成真实负债,银行的潜在风险也就成为了真实风险。

4.过度投机风险。对创新市场而言,投机方面是维持创新市场流动性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同时也是转嫁风险赖以存在的承接体。另一方面,非稳定性投机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并且由于创新交易的高杠杆性,其投机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比传统交易更大。比传统交易更大 以衍生产品为例,其风险较基础产品更为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某些衍生产品本身对基础产品价格的波动相当敏感;二是某些衍生产品采取保证金交易方式,衍生产品价格的细微变动,就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巨额利润或亏损。

5.伙伴风险。银行创新过程中的金融自由化、银行业务多元化及金融机构同质化,使各金融机构间形成密不可分的伙伴关系,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国内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依赖性大大增强,一旦某个环节、某个部门出了差错、便会累及一片、恰似“多米诺骨牌”,具有连续反应和波及整个系统的效应。

6电子风险。大规模的金融电子化创新,在提高了金融活动效率的同时,也会伴生出新型的电子风险,特别是金融电子化系统或电子网络已经把整个金融业织进一张很不安全的网内。电子计算机本身存在着经常性的故障风险,计算机病毒、停电、灾害等会导致电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或紊乱。同时,在新型的国内与国际电子支付清算网络的运转中,各系统间的关联性日益紧密,任何一个系统出问题,都会危及整个网络的安全。

7.国际风险。银行创新推动了业务国际化、资本流动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为主要表现的金融国际化趋势,加之在场外交易kh 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公众对其他金融机构信用的心理预期作用,将致使局部的金融风险更易转化为全局性的金融风险,因而国际金副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各国金融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加之在场外交易市场中由信息不对称所 引起的公众对其他金融机构信用的心理预期作用,将致使局部的金融风险更易转化为全局性的金融风险。

8.操作风险。它是指银行创新过程中,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由于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银行创新的技术性极强,对于人员素质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很高,任何越权行为及内部控制环节上的缺陷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防控风险的若干思考

1.加强政策支持,促进我国银行业务发展和产品开发。目前银行业仍然是我国金融业的支柱,银行业的稳健发展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在银行发展上,应进一步稳健促进银行业综合业务经营管理,继续推动发展模式从注重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改善业务结构,为银行中间业务和投行业务发展提供审慎的金融监管和宽松的创新环境。在产品开发上,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合理的金融创新,鼓励开发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信贷产品和投行业务产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价。

2.加强全面风险意识,促进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目的是扩张和抢占市场份额,激烈的同业竞争往往导致金融产品创新的快速开发,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弱,加上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和制度规范之间存在时间间隔较长、空间差异较大等问题,这种不规范的管理状况,使得产品创新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带有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商业银行在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提高产品创新风险的认知水准非常重要。针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自身运行特点,在与国内外先进同业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构建我国银行业风险评估与管理文化,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分层次、分布局的对银行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加强风险的全覆盖管理。

3健全风控体系,完善产品创新风险管理体系

(1)成立专门的产品创新风险监测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金融创新产品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事前的评估,对市场、客户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对创新产品的风险特性进行测试并提出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品交易的止损点和风险预警线,以便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

(2)构建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方面,需要有进一步明确的产品创新风险战略、政策制度和开发程序化,从制度上对创新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健全内部治理结构,严格执行风险政策和制度,在风险收益的长期平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银行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在把最新进展情况和应用前景展示给客户的同时,合理阐明其风险所在,提高客户对金[来自wwW.lW5u.coM]融创新产品的认知度。

4.强化合规管控,防范创新金融产品的操作风险。在金融产品创新活动中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缺乏内部控制,产品创新程序不健全,风险反映变动不及时或错误预测行情,因操作失误及人为、系统或外部事件等原因造成的风险。操作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银行完善内控合规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来实现,做好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和分离牵制。合规风险管理是切实加强风险防控和创新治理的基本前提,金融产品创新活动必须合法合规,通过合理程序和条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