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物化”理论对我国的影响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物化”理论对我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9        返回列表

钟晶西南民族大学

钟玲山东经济学院

[摘要]卢卡奇近20年来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哲学界享有盛名的一位下班主哲学家。《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所有哲学著作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著作。“物化“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概念,更是卢卡奇早期理论探讨的中心话语,也是他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思想武器。“物化”似乎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结果。它[来自www.Lw5U.coM]的不断膨胀和物化关系的普遍化,严重侵蚀着社会机体的健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了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人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现象,对于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警示和启迪作用,对于当今正确看待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化卢卡奇科学技术和谐社会

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普遍的物化,经济活动、政治和意识形态都处于物化状态,人也从外在到内在都被物化了。消除物化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消除物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一概念是卢卡奇在没有看到马克恩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情况下,直接从《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发掘出来的。由于商品形式是资本主义普遍的社会形式,物化成为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他从物化的哲学分析人手,展开了对直接的物化现象——劳动异化的批判。

卢卡奇将需要的彻底异化称为“物化”,并视其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往的历史表明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是人类的一种现实的生存状态,然而问题在于物欲是否即人类的本性。马卢卡奇说:“历史的本质正在于此,如果加以固定化,那么一切都会变成假象,历史是不断变革的形成人类生活的客观形式的历史。因此,不可能通过以一种经验和历史的方法来研究各种特殊形式的连续的现象,来理解这些特殊的形式”。在一种形式下固定不变的、被认为是绝对真理的东西,在另一种形式下终将消亡。社会主义就是消灭“物化”的新的社会形式。

社会主义不仅要满足人的需要,它更深刻的本质在于:改变人的’需要。在社会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后,人类的自然需要是伺_可能被充分满足的,而需要中传统的社会性因素则是永远无法满足的。[3]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消除物化,使人类最终建立起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

二、物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物化”似乎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结果。它的不断膨胀和物化关系的普遍化,严重侵蚀着社会机体的健康,因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克服和超越物化的羁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社会中的物化现象

时至今日,物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个非常普遍和严重的问题,物质主义的泛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物的依赖关系成为整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人和物的关系发生了颠倒,物质变成人生追求的目标。物质到任何时候都[来自wWW.lw5u.com]只是实现人生目的的手段,相对于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而言,物质永远处于附属和次要的地位。然而在当今社会,对物质财富的追逐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目标,人们陷入了对物欲的无穷无尽的追逐之中,变成了物质世界的奴隶。

第二,人的价值和精神的物化。由于物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人的价值与精神就不可避免地被淡化和边缘化了。在物化的社会中,人的价值追求完全屈从于市场的引导,市场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趋向,人的价值被客体化了,物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惟一标尺。

第三,人际关系的物化。人是社会性动物,健康合理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在物化的社会里,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得迷惑不清甚至难以捉摸了。

2.物化现象的危害

物化的扩大必然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使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走向单一,导致公民社会的平面化和庸俗化,产生一些十分不利的社会后果。

第一,物化的泛滥导致了消费主义的流行,大量社会资源浪费。消费主义表现了人的情欲的恶劣倾向和不加控制,满足的是个人的暂时私欲和虚荣心,集中体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是十分有害的。

第二,在劳动发展过程中,商品的发展、工具理性的扩展,导致和促进人的物化和主体性的沦丧,而且生产力的发展也必将因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的丧失和社会的物化而走向增长的极限。

第三,物化和消费主义的盛行是造成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使人们的良好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第四,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化增加了社会腐败现象滋生,导致了大量社会不安定因素。物化使人的生活目标发生极大的错位和扭曲.社会上拜物主义盛行,物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心中占居了主导地位。

三、针对物化现象采取的措施

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成员的精神文化水平。

2提倡财富伦理。进一步推进财富公益化进程,逐步使全体社会成员认识到一切财富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回归于社会的道理,树立理性的财富观,崇尚朴素、节约的简单生活,更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

3强化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念,确立人在社会中不可取代的首要地位,摒弃以物为本的传统思想。随着社会发展方式的变化,物本思想已经被逐步淘汰,以人为本的观念迅速成为未来社会的崭新观念。

4.提倡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建立公平公正的消费伦理。鼓励适度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培养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维持人类需要和自然环境的平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爱华:关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解析,高校理论战线,2000,(10).

[2]李亚斌:卢卡奇哲学思想的轨迹中国哲学研究,199512

[3]李东宁:《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4]寇鸿顺:试论卢卡奇物化理论对马克思异化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许昌学院学报,2005,(1).

[5]苏晓云:卢卡奇早期的物化异化观及其当代启示,《求索》,2003年

[6]侯秋月: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综述,《中国西部科技》,2007年8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