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试论商科院校“两课”教育的实效性
杂志文章正文
试论商科院校“两课”教育的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2        返回列表

崔寅哈尔滨商业大学

[摘要]新世纪的商业人才赋予了商科院校更高的标准,本文针对目前商科院校“两课”的内容、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增强“两课”实效性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商科院校 “两课”实效性

商科院校主要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商业人才。所以,立足于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既要着力于科学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抓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一个主要途径是“两课”教学,即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两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避免商科高校重专业轻“两课”的不良倾向,不断提高“[来自wWw.lw5u.coM]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商科院校“两课”教学关键所在。

一、首先要提高对“两课”教学的认识

“两课”是理论课,是政治课,是思想教育课,这类课程的设置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学里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要让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场所和基地,这里必须要让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占据主阵地。高校除“两课”教师以外的人员都应该重视“两课”教学,积极配合“两课”教学,为“两课”教学提供最便利的服务,要把配合“两课”教学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并以此来带动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要改变学生不重视“两课”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政治思想素质在总体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把“两课”学习摆在应有的位置上。

二、教学内容的稳定与创新相结合

构建科学的课程内容是提高“两课”教学性的核心。两课教学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指导思想来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即“三进”。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首先,在保持基本理论框架不变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不断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说实话、说新话,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增强教学效果。其次,加强形势政策教学,以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其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其理想和信念。

三、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 “两课”教学是以面对面直接灌输为核心的课堂讲授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单一,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在“两课”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减少课堂讲授分量,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探索,让他们在讨论式、设疑式、课堂答辩式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中,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主讲变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 “两课”教学中应充分借鉴和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两课”教学,改进教学手段,其是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条件,运用互联网、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组合起来。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为集文字、数据、图表、声音、画面和颜色为一体的生动视觉形象,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在目前现有的网络资源中,涉及“两课”教育的思想、动态、著作和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站点或网页,必须首先考虑利用、依托这些资源开展“两课”教[来自wWw.lW5u.Com]育。达到对理论认、知、行的统一,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

四、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保障

提高“两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是搞好“两课”教学的关键, “两课”教学工作是否有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高低。首先, “两课”教师要加强教研、科研的力度,对理论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吃透,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学以致用,能够举一反三。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对当前社会变化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如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市场导向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要把握准,并有理论思考,且这种思考是具有说服力和前瞻性的。第三,提高“两课”教师的人格素养。培养“两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浓厚的感情,培养教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培养教师刚正不阿、追求真理、诚实谦虚的完善人格,只有这样的老师“以身相许”,才能使其教学具有人格魅力,具有感召力、影响力,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五、课外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

“两课”教学,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素养,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使他们能自觉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社会、服务人民。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接受教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力量,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抵御现实社会各种错误思想、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增强献身社会、服务人民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杨华,柯奔,庄兴忠: “两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陈翠岚: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增强“两课”实效性.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