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杂志文章正文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9        返回列表

刘降斌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农民参保率不高、基金收缴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不高、大部分地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尚未建立等问题,问题的成因在于政策宣传不够深入、认识不到位、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较弱、欠缺法律法规的保障,应采取提高管理效率以促进农民参保率、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建立合作医疗风险基金、进一步扩大农民的受益面等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农村保险合作医疗参保率

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农民参保率不高。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普遍认识不足,未参保农户心中普遍存有疑虑,要看看别人参加后有没有好处再做决定。参保的农户中真正了解有关制度、政策的也不多,农民对于新型合作医疗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涉及切身利益的规定和制度把握不准。还有的农民,担心参保后生病住院不能按章兑现补偿,担心资金被挪用,担心小病不能受益,这都降低了参保率。

2.基金收缴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简便、合理、有效的农民缴费机制和基金运行机制。只有建立一套简便、科学、有效的农民缴费机制和基金监督机制,才能保证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运行,各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监督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3.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不高。第一是报销比例偏低,农民自己承担的费用还是偏重;第二是医药费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制定不科学,起付线定得过高;第三是报销手续太繁杂。有过报销经历的农民普遍反映“交钱容易,拿钱难”。

4.大部分地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尚未建立。“大病”家庭仅靠合作医疗补助是难以缓解其家庭经济困难问题的。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除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免交或由财政统一交纳外,农民大病在新型合作医疗补贴外的费用都由患者自己负担,由于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较低,无法缓解其家庭经济困难问题。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细则的宣传上,做得不到位。农民对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的限制条件、如何计算报销的医疗费用、医药费报销的手续等知之不详,导致农民普遍觉得报销手续十分繁琐,有的农民原本自认为能够报销的医疗费用却得[来自www.lW5U.coM]不到补偿,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2.对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不到位。个别地方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长期性认识不到位,宣传发动工作方式简单,追于上级的工作压力,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了“收费”和完成“参合率”指标任务上,以致有的农民误将此项工作认为是政府形象工程,对自己不会有好处,也有的农民将其与乱摊派、乱集资等同起来。

3.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较弱。依靠行政手段,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保人的权力与义务及报销和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和体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树立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的保证。互助共济是传统美德,但现阶段对于并不富裕的农民群众要求都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是不现实的。树立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

4.欠缺法律法规的保障。我国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制不健全。其他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大多有法律作为保障,我国的合作医疗主要依靠高度集中、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和行政政策加以实施,无刚性规定,缺乏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这必将会削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加推进该制度的难度。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管理效率以促进农民参保率。每一项涉及到资金管理的政策,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的收、管、用方面如何保证透明、公开的问题,虽然敏感,但必须触及,因为它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要让农民充分信任,除了做好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以外,还必须建立在制度、手段和信息的透明和畅通上。有关部门应将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化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要加快县、乡两级信息化建设,实现计算机联网,通过网络来管理农民个人的缴费、就诊、报销等资金运作的各项资料。

2.不断完善政策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实事工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出发,务必扎实工作,稳步实施,及时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疑虑和意见,及时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不断完善政策制度。

3.建立合作医疗风险基金。建立合作医疗风险基金是为了确保合作医疗资金的可持续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是综合考虑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疾病发生状况、医疗费用等多种因素而科学测算出来的,而支付所面临的是城乡同一标准的医疗费用市场。与城市医疗保障基金相比,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执行现收现付制,筹集基金少,补偿比例低,缺乏积累。随着农村老年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加大。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合作医疗基金就更加难以筹集,合作医疗就会难以为继,而此时恰恰是农民最需要医疗救助的时候。因此,各级政府每年要拨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加上历年合作医疗结余资金的部分或全部,逐年累积,形成合作医疗风险基金,在灾害之年用于农民的防病治病,减少或者不收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应缴纳的费用,或者作为暂付款,当农民经济和农民收入好转时再集资归还基金。

4.进一步扩大农民的受益面。合作医疗的活力源于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要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须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扩大他们的受益面。由于人们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动机的复杂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应有多种方法,应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因此,在政府的承担能力范围内,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与报销比例,以扩大农民的受益面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减少农民的不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蔺丰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意愿及改进对策.经济与管理,2008(12)

[2]刘磊:金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探析.学术交流,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