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高职院校新人才培养模式下考察法教学的实施探讨
杂志文章正文
高职院校新人才培养模式下考察法教学的实施探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2        返回列表

莫仁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 目前,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正在进行大范围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颠覆了以往的教材教学模式,进入了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摸索阶段,部分院校在改革过程中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对于如何通过日常教学来实施这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问题,即对教学方法的探索问题,却鲜有涉及,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更是如此,本文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在教学中用以提高教学效果的考察法,并介绍其如何实施。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考察法

一、前言

目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后,加大了实训的课时,强调工学[来自wWw.Lw5u.coM]结合,除了在校内增加实际操练的课时以外,还进行校企合作,一些做得好的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模仿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即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在企业学习锻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还仅仅是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者说参观学习是目前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另外一种主要形式,回到学校后进行模拟训练。至于企业参观学习如何收到预期效果,据了解目前很少有学校去考虑,教师实施的时候也只是在完成教学计划,带学生出去走走看看就完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从参观考察中得到的收获就仅仅是感官上的认识,知道一些实际的设施设备,如果对刚入学的新生,对这个层面上的认识对以后的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是大二或者大三学生,参观的时候仅仅是看看的话,那这个参观实施起来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在实施参观学习(即考察法)时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考察法

1考察法的定义和特点

考察法,俗称参观,是为考察作计划准[来自Www.lw5u.Com]备,确定考察目标。现在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为了响应“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时,把企业带到企业去参观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但调查统计,80%的学生认为参观的目的性不强,在参观过程中学不到东西,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教师没有明确考察法的实施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其实,考察法有一个特点,就是准备时间比较长,这点在实施中往往被忽视,而如果这个特点被忽视,那么我们实施起来就容易背离考察法实施的意义。这个准备的时间包括教师要做的准备和学生要作的准备。下面会进行具体的解释。

2考察法的实施

准备阶段:在进行考察之前,教师要明确考察考察对象,这要求教师事先和企业做好沟通和安排工作.还要做好学生到企业时的组织工作,然后提前通知学生考察的对象,即将要去哪个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企业的性质是什么.提出要求要学生事先了解企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企业业务、合作伙伴等,这是有针对性考察所要做的必要准备,让学生对即将进行考察的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有做好了这个准备才能确保考察的目的性。另外,学生在准备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疑问,交代学生把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并尽可能在进行考察过程中得到解决,也可以和其他小组进行信息交流,那自然而然的达到了考察的目的。

任务分配阶段:教师应当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而且各个小组应当有不同的考察目的。因为考察时可能要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大,如果不按小组进行,那么考察时学生对各自的责任不明确,而教师分组的目的就是让各个小组明确自己在考察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具体任务怎么完成,则由小组组长分配具体任务,各成员分工协作。考察的任务由教师分配给学生,学生在准备资料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需要和在准备阶段碰到的疑问,扩大考察的目的。

教师辅助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实施考察前应当如何去着手准备,这些引导性的问题一般包括:

①我们想了解什么?至于想了解什么,就是教师分给各个小组的任务,各小组的任务应当不一样,而所有小组的任务汇总起来就是每次考察所要获取的一整套完整的信息;

②我们如何去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这里就涉及到学生获取信息或者说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手段是什么,比如是用问卷的方式还是用采访的方式等;

③我们如何记录这些信息?这里就涉及到学生小组内容如何分工的问题,即各个同学分别要做什么;

④我们如何汇报这些信息?这是要告诉学生在考察结束之后要做些什么,如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汇报,一般汇报主要是对比所获取的信息和预期获取的信息情况,完成了哪些任务,哪些没有完成,哪些又是超额完成等,这些汇报的内容和方法都要事先告诉学生,以达到汇报的预期效果,

学生汇报阶段:学生考察结束后,各小组根据自己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以演示文稿的方式形成报告。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小组获取了哪些信息,和预期计划相比哪些信息没有获取到、哪些信息又是超额获取的,没有获取到预期信息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次考察应当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形成报告后,集中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考察后的汇报,等于是让各个小组交换信息,通过信息共享最终达到考察的目的,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不然各个小组只了解和掌握本组获得的信息。

三、总结

以上介绍的就是考察法,随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的机会越来越多,占课时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该方法随之也会被经常用到教学中,但是教师在实施考察法的时候,要注意制定一份详细的考察计划,落实每一步的组织和实施方法,不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在此提出主要是希望能让教师知道如何去实旋它,纠正目前盲目性的参观考察形式,以达到参观考察的目的。当然,我们这里提到的只是考察法,教师可以多去琢磨应当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施现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