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实施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原则、条件和影响因素
杂志文章正文
实施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原则、条件和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邓碧云广东省东莞市环境保护局沙田分局

[摘要]环境管理的任务是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市场经济机制在规范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将日益重要,经济杠杆也将在强化环境管理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手段原则条件影响因素

一、实施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原则

1.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1972年OECD提出并采用了污染者支付原则,并把它作为制定环境政策的基本经济原则,近年来,人们把该原则扩展到:由于环境质量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污染者不仅要支付达到环境质量的“可接受状态”的污染削减成本,还应该支付由于其污染所造成的损害成本。同时,还要进一步把资源利用也纳入到污染者支付原则,并提出“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该原则将使用者成本纳入到价格体系中,使得价格更合理。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在确定和选择具体的环境经济手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预防和预警原则。从侧重治理政策向预防政策的转变是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该原则要求在设计经济手段过程中,在意识到环境问题和资源利用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社会后果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来避免那些可能发生的不可逆转的环境损害,包括从源头控制废物的产生并继续保留末端治理措施。

3.经济效率或费用有效性原则。在环境经济手段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所要达到的环境和资源保护目标以及手段实施的相应成本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不产生显著的负外部性的前题下,把环境决策和强制执行设定在社会能够接受的水平上。

4.政策一体化原则。环境经济手段并非是万能的,每一种经济手段都有其固有的缺陷,应当进行各种手段的组合,寻求一种扬长避短基础上的优势互补。由于环境政策会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具体的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或不同经济手段之间组合应用能够产生更有效率的结果。政策一体化的趋势会促进不同政策部门、不同国家的经济手段以及经济手段与政府干预的其他领域的政策的协调,并有利于开发新的、基础更广泛的经济手段。

二、实施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条件

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环境经济政策是环境管理部门通过经济刺激手段,直接或间接调控管理对象的行为。因此,环境经济政策成功与否,取决于市场的完善程度。如果市场功能不健全,管理者就[来自wwW.lw5u.Com]失去了传递意图的中介,或者导致市场信号失真:而管理对象可能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甚至不发生反应和不在乎市场是否存在。最终导致环境经济政策的效率减低甚至失败。

2.相应的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这一观念今天己经得到普遍认同。同理,参与市场运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只有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之下,才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因此,在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时候,必须首先寻求法律体系的支持。另一方面,如果拟议的环境经济政策与现行法律不相悖,也必须获得法律认可,赋予政策合法地位。这种法律保障除了确认该政策的合法性之外,还要授权主管部门制定政策的实施细节和管理规定。

3.配套的规章和机构。环境经济手段的有效执行仍然需要必要的规章和机构。例如,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详细的收费标准,建立负责费用征收、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环境监理机构。

4.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必要的数据信息仍然是环境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条件。管理者若要在最优水平上实施调控,例如,使边际控制成本等于边际损害成本,就必须掌握关于污染控制成本函数以及环境损害函数等数据信息。

三、影响环境保护经济手段实施的因素

从总体看,影响环境经济手段实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政策可接受性。有些环境经济政策付诸实施后,会影响一些部门、地区或团体的利益。受影响的利益集团会采取相应的反措施,抵制环境经济政策的施行,当反对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影响政策决策过程时,该项环境经济政策就会被修改乃至被放弃。因此,考虑一项环境经济政策能否施行,有必要评价其政治和社会的可接受程度。

2.相关政策的制约。现行的法规框架,为环境经济政策的选择划定[来自wwW.lw5U.com]了有限的生存空间,在此范围之内,环境经济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只能采取配合而不是冲突的形式。否则,一些在环保部门内部合理的、有意义的设想,一旦放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下,可能会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抵触,而不具备现实可实施性。各级政府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经济目标而制定的一些产业政策,也会影响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

3.管理的可行性。管理的可行性既影响环境经济政策的选择,也影响具体政策的执行。例如,荷兰1988年实行的环境税,因税种太多,难以管理,因而干1992年将五种税改为一种税。我国正在推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由于技术含量高,在许多地区难以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防碍了这一制度的推广。

4.社会的公平性。对社会公平性的考虑也会制约一些环境经济政策的选择与使用,因为在决策者看来,有些经济手段的实施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公平问题。例如,如果普遍提高水资源的价格,对于规模不同的生产者,收入不等的社会阶层,其意义和影响是不同的,这就可能导致不公平问题。

5.对市场竞争力的担心。环境经济政策最终要参与国民经济运行,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担心,施行环境经济政策会给企业造成经济负担,影响经济效益水平,最终削弱本部门或地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可能对于一些环境经济政策持消极或抵触态度,干扰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象枢等:环境经济学 第一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

[2]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