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河北省高阳县纺织业调查报告
杂志文章正文
河北省高阳县纺织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96        返回列表

●李方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2009年11初,在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赴河北高阳县对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纺织业,做了一次社会调查。高阳具有悠久的纺织业传统。“而乡村工业真正开始于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周学熙主管的直隶工艺局制定的乡村工业化计划时期。旨在替代进口和吸引劳动力。工艺局的技术投入,使高阳纺织工业迅速发展。”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高阳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地。

一、调查结果

高阳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简单分析如下:

1.悠久的行业传统和先发发展优势。早在袁世凯人直隶总督时期,就对高阳实行了诸多优惠和促进政策,比如提供技术培训、行业信息等。这使它较早地通过市场积累了原始资本。同时.棉纱厂、织布厂较早在全国建立了销售网点,形成了完整的供、产、销网络。

2.充裕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高阳是适宜产棉区,重要的原料供应地,运输成本低,且原材料的供应不依赖于市场变化。同时也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很早时期生产者和商人已经达到了绝对密度。

3.灵活的生产方式。相当一部分的纺织厂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还属于“农户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能充分利用家庭内部闲散的劳动力。同时在雇佣工人方面也较为灵活,有订单时候临时召集工人。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大部分的工厂建立在自己家中,从而省[来自www.LW5u.com]去了商业地租。以上因素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高阳纺织业的市场竞争力。

4.行业内自组织能力强。“1906年高阳商人以复兴纺织业为目的组成商会。”20世纪20年代成立高阳纺织品公司。从那时起,其自发组织的非正式金融组织、商业[来自www.lW5U.com]信息网络就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阳人也较早地运用了专业化人力资本理论,世纪初时期,商会成员就以自愿支付销售附加税的方式设立了一所商业学校,教授纺织、印染课程。

我们也发现了高阳纺织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规划。高阳纺织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是相当一部分是为一些知名厂家代加工,这样很大一部分利润被掠夺走了。而且,很多当地的厂家都是注册上海等地的品牌,甚至贴别人的牌子打“地下战”。缺乏品牌效应是高阳纺织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高阳纺织业应该借鉴江苏常熟服装业的发展模式,走“从无名牌到借名牌、傍名牌,再到创立自主品牌的提升过程”。

(2)企业管理水平差。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面临着继续扩大再生产。规模化生产需要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流程。在采访过程中.一些上了规模的企业主一直说缺乏管理人才和长期的企业规划,他们对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有很高的诉求。

三、高阳纺织业的启示——发展,抑或倒退?

高阳的发展模式不同于以集体经济为依托而实现乡村工业化的“苏南模式”,而更贴近于在家庭小工业基础上,依靠低成本运营企业,形成地区性分工和一定程度专业化的“温州模式”。这对于探索同样集体经济缺失、地方政府贫穷的广大内陆农村依托一个特色产业实现工业化道路,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没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内地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与优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坐落于高阳村落民宅里的大大小小的纺织加工工厂也验证了黄宗智先生的“农村工业化”悖论,即在农村而非城市实现工业化得可能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高阳的纺织业生产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劳动力水平还远未达到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水平。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农业的“过密化”向工业的转嫁。这种转嫁对乡村社会的冲击更多是文化意义上的:随着商业气息的逐步渗透,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在留恋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再满足于“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活方式。城镇化、工业化本应是一种生产力机制推动的自然的变迁,而不应该是外部强力推动的。同时,过分依赖一个特色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可能会阻碍其他行业的发展并导致更深程度的农业衰退。

黄宗智先生认为,中国的北方不具备发展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劳动密集型家庭经济或手工业所需要的气候与自然条件,而高阳正是以家庭小经济为基础,实现了准规模化经营。但以家庭为基础的乡村工业发展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其优点在于经营灵活、劳动成本低、破产风险小等,缺点在于规模经营难以形成、信息不对流,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差等。行业集中和垄断是资本生产的最终趋势,我们设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高阳纺织业有没有可能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大范围的“洗牌”,大企业逐步兼并小作坊,实现市场的纺织行业帕累托最优效应?

高阳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日]Linda Grove.乡村工业与中国现代化——20世纪初高阳纺织业的个案研究

[2][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发展县域经济[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4]王厚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曹阳:当代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张晓山赵江涛钱良举主编:全球化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