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浅谈
杂志文章正文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浅谈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6        返回列表

●王培源 四平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对我国水土保持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水土流失对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浅谈

一、我国水土保持与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流失土壤占世界总量的1/12.每年人海泥沙占世界陆地人海泥沙总量的1/2。水土流失不但分布范围广、[来自www.lW5u.coM]面积大,而且侵蚀类型多,危害十分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发生。据80年代末期遥感调查,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79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88万km2,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此外,在我国高寒山区还分布有125万km2的冻融侵蚀面积。水土流失在我国的黄河、长江、海河、淮河、松花江和辽河、珠江、太湖等七大流域均有分布。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各类灾害发生,导致贫穷和环境恶化。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7.2%;全区土壤侵蚀模数大于500t/km2的面积达33.9万km,大于1OOOt/km2的有29.2万km2,大于5000t/km2的严重侵蚀面积为16.6万km2。侵蚀严重部位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2~3万t/km2,每年流失黄河的泥致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也随之加剧。目前,从全国宏观来看,相当多的地区水土流失在加剧,边治理、边破坏,先治理、后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处于局部治理、整体加剧的状况。

二、水土[来自www.lW5U.com]流失对可持续发展的危害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而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土壤,破坏土地资源和地面完整,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破坏土地资源 建国以来,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6.67万km2,沙化土地由50~ 70年代的1500 km2增加到现在的2460km2,大量的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土地生产力随着侵蚀的加快而降低。据相关资料统计,每损失1mm的表土,降低谷物产量10kg/hm2。因此,侵蚀土壤通常较未侵蚀土壤生产力下降80%左右,水土流失限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2.弱化水利工程效益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抬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破坏了水利可持续发展。

3.降低水环境质量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而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则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4.影响城市安全城市化进展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带动着社会的发展,但另一面带来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比如建在风沙区的榆林,曾因风沙三迁城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重要城市近年来蒙受风沙的侵扰,影响着城市交通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圳自建市以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一些地方盲目开发,造成植被破坏,水系改变,这些都在严重威胁城市的安全。

5.造成生态失衡 生态失衡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其干预程度超过生态系统的阈值范围,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状态,而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一种生态现象。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为突出的表现,使荒漠化进程加快,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使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之间发展失调,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土保持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有助于抑制洪水,减少河流输沙用水量,增加可用水量,并能显著提高水质。以河行水,以水养河是河流管理的基本原则,但对水土流失严重、径流泥沙含量高的流域.则需要过量的径流养河,以降低河道淤积,河床抬升的速度,这是我国北方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2.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在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大力开展封禁保护和林草植被建设,有效增加植被覆盖,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水土保持还有效调节地表径流和区域小气候,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发生,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生物群落所依赖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保证生态环境用水并保持适度、均衡的人海水量,促进陆域和海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促使整个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结语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一世纪全球的主旋律,良化生态环境己成为人们关注的大问题,而水土流失治理是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选择。以可持续发展观点看,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程,要将水土保持落到实际的工作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的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爱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