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初探
杂志文章正文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初探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38        返回列表

■单轶鸥 王辉 曾岳艳 浙江大学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教投资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建立在市场运作机制上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更好更快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社会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独立学院的发展过程中,高水平管理至关重要,而财务管理又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它对独立学院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利用率。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独立院校因其特有的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办学资金的筹措、运用与管理等方面均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加上其发展时间较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一、我国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财务核算未完全独立

当前,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己基本实现“六独立”,也都初具办学规模,但许多独立学院财务核算并没有独立或完全独立。公办独立学院大多数是从二级学院、 “校中校”演变而来,母体高校实际上是独立学院的唯一投资人。母体高校对独立学院普遍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独立学院虽然有相对独立的财务会计机构,其财务收支仍由母体高校统一管理,主要财务人员多由母校任命,在财务上与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没有多少独立性。在公私合办的独立学院,主要财会人员是由母体高校或者合作企业任命或者由其财会人员兼职,财务会计活动独立性缺失,独立学院的一切财务活动都直接或间接为母体高校或者投资企业所控制。教育部[2003]8号文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只强调了高校独立二级学院要与母体高校分离,却忽视了独级学院也应该与合作方的经济实体分离。结果是使得独立学院财务核算游离于校董事会监督之外,资金调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财务核算既不能真实反映独立学院的办学效益及办学成本,还带来了巨大的资金风险,严重损害了独立学院的的权益。

2.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独立学院的民办机制对办学提出了“经济效益”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只注重办学社会效益,而不注重办学经济效益。受其影响,独立学院也偏重于教学与科研计划的完成,而忽视对经费使用的管理。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校,独立学院资金来源有限,一般仅来自合作方的资金投入及学生的学费收入,另一方面,管理层仍缺乏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的意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例如基础设施质量不过关,设备采购价高质次,部门间经费分配不合理,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等。

3.收益分配不合理

由于独立院校成本核算及收益分配尚缺乏合理的标准,收益分配不合理在独立院校中普遍存在。首先,因成本信息无法准确获取,出资人取得回报的部分难以确定。第二,投资方对投资回报期望过高,投资方取得回报方式及比例不合理,容易注重眼前效益,忽略长远利益,而不是按合理比例分配利润。第三、独立学院产权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独立学院的收益分配权由母体高校及民营主体共同拥有。两者间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容易造成纠纷,既影响了投资方继续投资教育的热情,又可能因核算不清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给独立院校财务管理带来隐患。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独立学院相对于普通学院而言,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因此对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独立学院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监督机构设置还不健全,财务监督机制尚未完善,许多独立学院的监督观念和意识十分淡薄,不重视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控制,财务监督经常流于形式。虽然我国高校都设立有内部审计机构,但除此之外,很少对财务状况进专门的外部审查,会计信息容易失真。再加上独立学院投资主体具有多样性,财务核算相对复杂,账面资金流量很大,有效监督机制的的缺乏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和浪费,甚至滋生腐败行为。

5.财务风险较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文件规定,独立学院属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公益性机构,其建设、发展所需经费,均由合作方承担或民办体制筹措解决。缺乏国家财政经费的支持,独立学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民间资本、学生学费及银行贷款。一方面,经费的来源受到生源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基础建设主要依托于向银行举债,资金成本较高,财务风险过大,给独立学院长期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

针对上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

独立学院作为独立的法人,是一个会计主体,其财务核算必须完全独立。在机构设置上,独立学院必须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同时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不受母校及投资方控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对于大额的资金调动要由董事会通过决定。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在“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过渡方式之下,要逐步建立起适用于独立院校的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必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独立院校资金使用效益。在配置教学与科研经费时,不仅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用,真正体现公益性与盈利性相统一。在资源使用过程中,管理层要提高资源合理分配利用的意识,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日常财务控制,防止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支出,具体的做法包括: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等工作;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如采购招标制度和资产清查制度等。

3.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

首先,独立学院作为一种股份制教育产业,要想合理计算其投资回报,必须精确计量其投入产出,只有准确核算其教育成本,收益分配的制定才能有切实可行的依据,因此独立院校要把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落实到实处。第二,投资各方的合理回报应有相应的法律条文给予界定,对母体高校和投资方回报方式、提取比例予以明确,在条文范围内的比例由母体高校与投资方协商决定。第三,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对于教育产业的收益不仅限于经济利润上的收益,还包括办学声誉、办学质量等社会效益。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适度追求“盈利”,合理进行盈余分配。同时在办学初期,通常应维持较低的分配比例,在已有一定的规模之后逐渐提高分配比例,才能促进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

4.强化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

(1)建立健全独立院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各独立院校必须规范会计审批和处理程序,明确岗位责任制,针对具体业务,合理选择内部控制方式,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切实发挥财务部门对各项财务活动的控制监督作用。

(2)强化政府、社会和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审计监督。首先,教育部、财政部、税务局等部门应加强横向联系,相互勾通检查信息,使政府部门在对高校审计监督过程中做到突出重点,迅速发现被检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被检查高校制定改进措施。其次,独立院校应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机构对会计报表及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进行全面评价检查。按照教育部2008年颁布实施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独立学院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第三、强化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定期对财务收支、[来自wWw.lw5u.coM]经济活动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环节及时改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5.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针对独立学院财务运行的高风险性,各方应强化风险意识,从内外两方面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管。独立学院要做好财务预算的制定工作,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完善预算控制制度:做好项目的论证工作,防止投资决策失误;严格控制贷款规模,防止出现债务危机[来自wwW.lw5U.coM]。银行作为独立学院的最大债权人,应从外部对独立学院的财务加强监管,对独立学院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审查,对独立学院的投资业绩及财务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在项目执行中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贷款偿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以及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是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方向。各独立学院必须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办学目的“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和谐统一,切实提高办学效益,才能促进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