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泉州“用工荒”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泉州“用工荒”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游海娟 泉州市圣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发展壮大与源源不断的订单,同工人的缺乏已成为当前泉州密集型制造企业的矛盾之一,文章通过对泉州“用工荒”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泉州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用工荒 劳动密集型企业 解决对策 经济可持续发展

“用工荒”正成为眼下最热门的词汇之一,长三角、珠三角缺工,就连劳务输出大省四川、河南等地,也有企业喊缺工。2010年开春,泉州市总工会共组织特步、匹克、鸿星尔克等16家泉企,行走7天,紧锣密鼓,先后赴河南、四川等10多个省(市),只为了一个目的——招工。大量普工的缺乏,无疑将影响到泉州经济的发展。而导致泉州缺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泉州作为一个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基地,在迎战“用工荒”的问题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一、泉州目前用工状况

福建省泉州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边缘,土地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762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渐缓和,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福建省首位,然而,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泉州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摆在泉州企业家面前:工人流失严重,招工越来越困难。对高技术依赖低、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企业,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从行业需求看,受泉州市行业模式的影响,各行业在近三年内泉州市劳力总缺口约20万人。其中,轻纺加工业总缺口约12万人左右,鲤城、洛江两区的轻纺加工业在满负荷运转下,年用工缺口约4.5万人,涉及工种主要有:工艺树脂、电子、服装、包装、制鞋、纺织、机械等。

普工、技工的缺乏成为泉州企业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越是辛苦的岗位越是难招人,企业发展壮大与源源不断的订单,同工人的缺乏成为当前泉州密集型制造企业的主要矛盾之一。

二、泉州企业存在“用工荒”的原因剖析

1.高度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依赖大量的劳动力

在福建,泉州的经济总量一直位居龙头地位,增长迅猛。国民经济总量从1985年的25.1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826.3亿元,在泉州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泉州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显著的特征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需要的,主要是对技术要求不高、年龄要求不严格的劳动力,而这种企业恰恰是民工的集中流向。

2.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乡就业或创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就业的机会的巨大悬殊,使得很多内地地区的劳动力向沿海地区流动。而今中西部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背井离乡在外务工的农民工选择了回乡就业或创业。据统计,2009年第三季度全国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月均收入为1455元,环比增长2.5%;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389元和1382元,环比分别增长3.2%和4.3%。东部比中、西部地区高不到百元的差距,已经很难构成优势,这成为包括泉州在内的东部地区面临招工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劳动力输出的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开始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农民工回乡创业,把回乡创业农民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依靠力量看待,并且出台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农民工回乡措施,比如比照引进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所得税上让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享受“减二免三”的同等待遇;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者办理个体户实行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对农民工创办企业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

3.落后的管理模式及较低工资、福利待遇导致员工的流失

泉州制造业高度发展,但真正成大规模、管理先进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很多的企业还是以代工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上还多是家族式,与先进的公司经营模式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体现为缺乏先进的绩效和薪酬考评机制,待遇有限,从而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

泉州的很多企业,进工厂工作的话首先要压一个月的工资的,同时在每月发工资时还要扣这扣那的,试问这样的工厂谁会为你打工呢?在许多小型企业里,多数农民工是享受不到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的。即使有,也因为现阶段跨地区转移保险金困难的局限性,使得保险金的保障制度对农民工不具备多大的吸引力。同时,在工人人职的时候,企业也未同工人签订合同,在农民工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诉求得不到重视,利益维护缺乏有效的保障。而对于农民工来讲,他们到哪里都是打工,到哪里都没有保障,所以,他们到哪里都一样,离去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牵绊。因此,现阶段,在泉州地区,工资待遇太低和缺乏归属感是造成劳动者主动辞职的重要原因。

4.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导致工人认同感、归属感的降低

企业要吸引和留住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更加重视工作的氛围和企业对待他们的感觉。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良好的企业文化至少需要三方面的内含:一是信任的文化,即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要以相互信任为核心,尤其是在上下级的管理关系上;二是快乐的文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理念是:要工作,也要生活,更要快乐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工作不开心或感到沉闷了,他们随时会离职,这也是他们流动率较快的原因;三是平等的文化,新生代农民工更加自尊和重视是否被平等地对待,他们反感管理者高高在上的姿态,讨厌被忽视,对不公平和不平等有很强的反抗心理,平等地对待他们,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他们的必要条件。在泉州地区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家族式经营的广泛存在导致管理层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许多基层主管人员缺乏管理和沟通技巧,对待工人态度生硬,甚至粗暴,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导致员工流失率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

三、泉州企业“用工荒”的解决对策

1.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对品牌及技术的依赖,而非劳动力的依赖

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产业的竞争力就在于低工资和低成本。一个售价9,99美元的芭比娃娃,加工它的中国企业只得到了0.35美元;一双售价100美元的耐克鞋,中国企业的加工费只有5美元。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工资从1000元提高到1100元还可承受,如果到1500元,企业可能就要关门。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应当自主升级,在拥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以及资本之后,应当努力向上游产业发展,向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上游发展,从而增加对技术与资金的依靠,通过购买机器设备,以部分地替代人工生产来摆脱对劳动力的依赖。当然,有些企业把设计、研发和接单的业务留在泉州,把制造车间移到中西部劳动力资源密集地区,在当地雇佣更多的人,也是企业升级的重要方式。

2.提高员工工资待遇,注重对员工的激励。

产业的升级需要依靠企业对自身情况的实际考虑和成本收益分析,在许多中小型企业还不能作出这种改变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对症下药,通过行业和地区薪酬水平调研并结合竞争对手的工资状况,分析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合理增加工资,并充分了解工人的需求,从单一的工资模式变成多种激励的薪酬方案,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福利保障和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去适应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变化,从而有效应对并获得成长。一是提高工资待遇。比如提高员工食堂工作餐标准,办理各类保险,提升生产一线计件制员工的工资水平,及时发放员工工资,改善工作及居住环境。二是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比如工人春节后返厂的激励政策,补贴工人的来回车票;合理安排工人家属,[来自wwW.lw5U.coM]为员工提供“夫妻房”;改善工厂伙食,减免员工体检费用;设立员工长期服务奖,超产奖等制度;给予工人适当的组织地位;改善公司的后勤服务等等。

3.用心发展企业文化,“招人“的同时注重“留人”。

重视员工不能仅是加工资了事,增加工资当然很重要,但远远不够,坦率地说,大多数工厂的加薪幅度有限,难以满足工人的内心要求和现实生活需要。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更加重视工作的氛围和职业发展,只有让工人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体面的、有尊严的工作,员工的心才会暖了,才不会随意“跳槽”,流失率才会下降了。[来自wwW.lw5u.cOM]因此,积极发展企业文化,对吸引员工、留住员工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发展企业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实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优化员工关系。合理的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重视员工的主要体现,有助于企业培养和谐的劳动关系,拉近管理层和工人之间的距离,加强工人的归属感。。二是向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企业要树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与开发,培养熟练的技术员工,从而为企业储备人才,满足企业未来用工和发展的需要。当然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员工责任心、忠诚度、职业操守及企业文化引导等。三是提供广泛晋级和升迁的机会。企业要注重员工的发展,帮助其制定职业规划,部门管理岗位尽量采取内部竞聘制度,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可以通过辛勤劳动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其对自身的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四是提供经常性团体活动机会,构建温馨集体。企业可以采取多种的集体活动方式,用团体的感召力留住员工让员工在集体中享受到温暖,在集体中解决心理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了工人的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企业应当在日常管理中注重人性化的管理,管理层应当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员工、关心工人和与员工良好沟通,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增强工人的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校企合作,强强联合,实现共赢

泉州地区存有大量的职业院校,既有公立也有私立的。如果学校能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的支持和就业的导向,而学校在为企业培养专业性的学员的同时也拓展了就业渠道。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第一,定点培养企业技术员工。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也增强了企业产业升级所必须的内在动力。第二,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订单式的培训。学校按照企业用人计划与标准,确定招生专业和数量,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编写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从而使毕业生在毕业时所拥有的技能与企业的需求实现良好的无缝对接。第三、企业积极支持职业院校办学,在学校中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提供实习岗位、开展校企联谊等方式将企业文化融会贯通到校园,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充分感受到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认可企业的文化,为学生毕业时选择到对应企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积极探索合作办学的模式。泉州地区的企业可以尝试与对接的院校合作办学,分工制定学习计划,共同招录学员、分工承担了教学任务。这样,学校在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就业,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结束语

有人说“用工荒”是对低工资、缺乏人文关怀以及农民工权利蔑视的一种抗议,是农民工选择了用脚投票。本文认为,目前的民工短缺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形成的短期现象,泉州企业只有积极行动起来,在对产业进行升级的同时,重视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重视对工人权益的保护、善用激励手段、广开纳源大门,才能克服“用工荒”带来的巨大压力,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